當然,也不是說所有的老師都是這樣的想法。年紀大一點的老師,會更懂一些人情冷暖,在幫忙方面會更為積極主動。而一些年輕老師,原本就覺得自己是天之驕子,全世界都欠他們一頂八抬大轎,讓他們幫忙干活,他們自然是極其勉強的。
“其實,還有另外一點,就是這些師生不屬于公司里的職工,咱們也不能讓他們簽保密協議。我們生產中有些工藝訣竅,也是不敢讓他們接觸的。”傅一銘又補充了一點。
“看來,建立研究院的事情迫在眉睫了。”高凡說道。
傅一銘和古坤全的意思,其實就是要建立自己的高端研究團隊。這個團隊是完全服務于公司的,而不是像北大師生的團隊那樣屬于義務幫忙。
建立這樣一個自有團隊的另一個好處,就是能夠最大限度地做到技術保密。滄海化工的競爭力來自于技術的領先優勢,競爭對手一直都在覬覦滄海化工的獨有技術,如果過于依賴北大師生的團隊,萬一有哪個老師或者學生貪圖別人給的好處,把滄海化工的技術泄露出去,損失可就大了。
至于說找人幫忙之前先讓人簽保密協議,這種事想起來都是一樁麻煩。
滄海化工現在其實也有研究部門,主要就是從省內各單位挖來的工程師,以及新招募來的大學生,應付一些日常的工藝問題是可以的,但要指望這些人搞出什么創新,對流程進行持續優化,就有些吃力了。
高凡很早的時候就設想過要建立一個高水平的研究院,只是此前各方面條件都不成熟。
最主要的一點,就是計劃經濟的影響還很大,大多數人對于鐵飯碗有著一種執念,而其中科研人員又尤其如此。
畢竟,心思太活絡的人,是干不了科研的。
從高凡這邊來說,在傳統體制勢力還很強大的情況下,建立一個高端研究院,從國家級的研究機構去挖人才,也是有很大風險的。“有官部門”直接給你扣一頂挖國家墻角的帽子,就能夠把你拍死。
如今,國家即將宣布全面建設市場經濟制度,老人家提出了“不爭論”的原則,建立研究院的時機已經成熟了。
傅一銘的說法是對的,滄海化工要參與國際競爭,與國際化工巨頭同臺競技,不集中國內最優秀的人才,怎么可能做到?
甚至于,僅僅依靠國內的人才,都是不夠的,自己還得到海外去搜羅一批人才才行。
“建立研究院的事情,我要安排。”
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之后,高凡沉聲說道:
“滄塘這邊的北大實驗基地,我會去和化工系談,未來會轉向自負盈虧,公司不再提供無償資助了。想要資助,就得簽合作協議,說明責任義務,別想著吃勞資的白食。
“咱們自己的研究院,要面向全球展開招聘,標準嘛……就照老傅說的,必須達到我姐夫楊凱的水平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