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影業高層開了一個緊急會議,商議戰神傳和千與千尋的排片問題。
千與千尋第二天的上座率78,已經展現出了強大的潛力。
增加排片是必然的,但兩部電影的排片如何分配,就是一個需要商議的話題。
如果可以,張長峰當然是希望兩部電影都能拿到高排片。
問題是,其他電影發行公司也是這么想的。
搖滾探桉2和俠之大者的票房都不低,特別是搖滾探桉2第二天的票房已經逼近戰神傳。
在這種情況下,搖滾探桉2的發行公司,也在積極爭取排片。
搖滾探桉2第三天的排片不漲就算不錯了,想壓它的排片,根本不可能。
因此,千與千尋的排片,只能從其他地方擠。
而最先被擠壓排片的,就是戰神傳。
從第二天的票房數據來看,俠之大者的排片會略微下降,但下降幅度肯定不會太大。
因此,千與千尋想要大幅度提高排片,必然會擠壓到戰神傳。
對企鵝影業來說,兩部電影都是他們發行的,手心手背都是肉,很難取舍。
更何況,戰神傳已經拿了兩天的日票房冠軍,現在降低排片,就相當于把十一檔期的票房冠軍讓出去了。
對一個電影發行公司來說,能拿到一個重要檔期的票房冠軍,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戰神傳的演員陣容很頂,企鵝影業為了拿下戰神傳的發行權,投入了很多資源,不可能隨便放棄。
而且,在影片后背,還有更多復雜的關系網。
戰神傳所代表的,不止是這部電影本身,還包括背后的制片公司。
戰神傳是映像傳媒出品的大制作,投資3個億。
映像傳媒是電影行業的巨頭公司,在電影圈能排進前五,幾乎每年都會投資大制作上映。
企鵝影業和映像傳媒是深度合作關系,現在砍戰神傳的排片,映像傳媒肯定會有意見。
如果處理不好,甚至會影響到兩個公司未來的合作。
因此,戰神傳所代表的是映像傳媒的臉面。
事情遠沒有表面那么簡單。
不僅如此,戰神傳的投資方不止一家公司,而是十幾家影視公司。
企鵝影業也投了戰神傳。
也就是說,戰神傳是企鵝影業的親兒子。
戰神傳賺得越多,企鵝影業可以分到更多利潤。
千與千尋主要的投資方是方舟文化,企鵝影業只能拿到發行分成。
而且,企鵝影業一開始和方醒簽的是保底2000萬5的發行代理費。
看現在千與千尋的勢頭,票房輕松超5億。
按照合同,45億票房的分成,就超過保底了。
也就是說,企鵝影業最終只能從千與千尋這個項目里,拿到5的發行分成。
就算千與千尋票房能到10億,企鵝影業能拿到的分賬不會超過5000萬。
因此,企鵝影業在千與千尋身上,賺不了多少。
其實,看到千與千尋第二天票房數據的時候,張長峰是有些后悔的。
一開始就應該簽10分成的代理合同,那樣的話,在千與千尋上至少能賺一個億。
甚至,如果當初談合同的時候,企鵝影業愿意墊付一個億的宣發費用,完全可以把發行分成談到15。
只可惜,當時企鵝影業的審片部,對千與千尋的票房預估都不高,能到兩三億就算是黑馬。
畢竟動畫電影想要高票房,難度很大,而且還是2d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