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能想到千與千尋的勢頭這么勐,第一天76的上座率,第二天增加排片后,上座率不降反升,到了78。
這讓企鵝影業內部分歧很大。
張長峰也不能怪別人,怪只怪自己眼光還不夠準。
商業經營就是這樣,高回報必然附帶著高風險。
企鵝影業不愿意承擔一個億的宣發費用,自然拿不到千與千尋的高回報。
對于一個電影發行公司來說,賺錢才是第一目標。
戰神傳票房高,企鵝影業能夠拿更多,所以高層還是更傾向于保戰神傳。
而且,拿下十一檔期票房冠軍,對公司來說更重要。
另一邊。
方醒也在公司里和員工開會。
和企鵝影業的沉悶氛圍不太一樣,方舟文化的員工都很興奮,工作動力十足。
看到千與千尋第二天的票房數據,方醒已經不著急了。
在千與千尋還沒上映之前,這部動畫電影的命運還不好說。
畢竟院線電影,要有排片才能有票房。
如果沒有排片,影片質量再高,票房也高不到哪去。
方醒前期所做的一切,砸一個億的宣發,提前點映,所有的一切都是給千與千尋一個好的開頭。
只要第一天的排片別太低,剩下的事情就不需要擔心了。
方醒在沒有任何助力的情況下,為千與千尋爭取到了5的排片。
這個排片不算高,但放在十一檔期,排片量已經排在第四,這個排片量不算高,但至少不會被淹沒在院線電影的排片里。
千與千尋的票房表現也很喜人。
第二天78的上座率,砍下了8200萬的票房。
方醒已經不需要擔心,國慶檔已經沒有人能攔住它了。
在各方資本、人脈的拉扯下。
10月3號的排片出來,千與千尋的排片占比幾乎翻了一倍,從8增長到了15。
企鵝影業為了穩住戰神傳的票房冠軍位置,開始增加宣發費用,并且進行觀影優惠活動。
影院放映戰神傳,企鵝影業會進行票價補貼,從而讓電影票的價格降下來。
對于很多無所謂看什么的觀眾來說,票價也是左右他們想法的一大因素。
看到戰神傳有優惠活動,票價打7折,自然吸引了很多觀眾購票觀影。
只不過,這7折的票價,少掉的那3折,影院不可能買單,只能企鵝影業自己補貼。
只可惜,企鵝影業搞的優惠活動,并沒能拯救戰神傳。
10月3號票房數據出來之后,戰神傳沒能穩住日票房冠軍,只拿下了12億的票房。
搖滾探桉2則拿到了125億票房。
10月3號的票房大盤,呈現出了下降的趨勢。
這是國慶檔票房變化的正常現象。
國慶檔的票房,通常都是第一天票房最高,然后日票房從第二天開始慢慢下降。
七天長假結束之后,日票房直接腰斬,等到周末兩天,會回暖兩天,到了工作日再次腰斬。
這就是票房大盤的規律,不過搖滾探桉2的票房不降反升,不僅跑贏了大盤,還反超了戰神傳,拿下了日票房冠軍。
俠之大者的后勁則稍微差一些,票房降到了7800萬。
而且,俠之大者已經不是日票房第三。
因為日票房第三名,已經換成了千與千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