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這首曲子,就是為她而生。
又或者她就是為這首曲子而生。
陸湘兒奏出旋律,小提琴的琴聲高低婉轉,靈動跳脫。
仿佛是一個青蔥少女,情竇初開,遇到了一位心上人,讓人日夜思念的心上人。
小提琴在訴說情竇初開的心事,甜蜜又緊張,百轉千回,欲說還休。
隨后,鋼琴的琴聲傳出,仿佛是在與小提琴在對話。
如果說小提琴是在傾訴少女的心事,那么鋼琴的琴聲就是心上人的真摯回應。
鋼琴和小提琴一唱一和,婉轉纏綿、又難舍難分。
這溫柔甜蜜的愛情,讓人心馳神往,讓人如癡如醉,讓人羨慕,讓人感慨。
配合著其他樂器,幾節的樂器對答,講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
整個交響樂團以恢宏的旋律,共同演奏出愛情。
讓臺下的聽眾,仿佛能從曲調中,聽懂其中男女心意。
恢宏的旋律,仿佛一下子天地都豁然開朗,萬物都在為這份真摯的愛情祝福。
曲子演奏到這里,在場的校領導、教授,還有學生,都深深陷入了這讓人如癡如醉的曲調里,心向往之。
誰不想要得到這樣一份真摯、唯美的愛情。
但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愛一個人需要多大的勇氣和力量。
臺下的學生,聽著這悠揚的旋律,心中有很多話想說,但又不敢說,生怕錯過任何一個音符。
曲子演奏到這里,交響樂團的演奏慢慢停下,轉換成了小提琴的獨奏。
這一段小提琴獨奏,是這首曲子最關鍵的一段。
這場演出是否精彩,就要看獨奏的小提琴,是否能演繹好這一段。
陸湘兒閉上了眼睛,縱情的拉著琴弓。
在她的心底,這首曲子就是為她而作的,她就是曲調里的祝英臺。
每當夜晚,思念心上人的時候,她就會一個人站在陽臺上,拉奏這首曲子,向世間的音符傾訴心中的情愫。
自從第一次在奧運會開幕式的舞臺上公開演奏這首曲子之后,她不知道獨自演奏過多少次。
仿佛曲子的每一個音符,都融入了她的血液里,融入她的腦海里,融入她的靈魂里。
她不需要樂譜,不需要指揮,只需要將心中的情感通過琴聲宣泄出來。
在高超的演奏技巧,和融入骨髓的演奏節奏下,這段小提琴獨奏,仿佛已經和她融為一體。
在她的腦海里,仿佛浮現出了兩個人同窗讀書的歡樂時光。
那本應該是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同窗故事,但她卻看到了一個人的臉。
只不過,在這一段華彩樂段里,卻有一絲絲遺憾。
這一絲隱藏在琴聲里的遺憾,十分難察覺。
現場上千學生,沒有誰能夠聽出來。
不過,臺上的幾位博導,別特是倪月生、何兆林,都聽出了這段小提琴獨奏的特殊之處。
明明是講述梁山伯與祝英臺,在書院同窗讀書的歡樂樂章。
曲調里,卻藏著一縷遺憾。
如果只論梁山伯與祝英臺的背景故事,這一段樂章,表達的應該是歡樂的讀書時光,不應該有這一絲遺憾。
然而,人的演奏,和cd音頻,和電腦合成音頻的區別是什么
那就是人的演奏,有情緒的表達,在細微處,有不一樣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