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梁祝這個節目的意義完全不一樣。
能坐在這里的學生,每一個都是通過藝考脫穎而出,而且文化課成績也要很好才行。
能考進東音的學生,在音樂方面的水平都不會太差。
越是專業的人,就越明白梁祝代表著什么。
即便有個別學生比較懶散,開口說話,也會被旁邊的同學制止。
今晚的梁祝,是花錢都看不到的現場演奏。
對音樂有向往的學生,清楚其中的意義,都帶著虔誠的心態安靜的聆聽。
舞臺上。
何兆林高高舉起指揮棒,向下一劃,
首先是定音鼓和低音提琴的聲音響起,第一段是弱奏,微弱的琴聲緩緩傳出,如同大地般沉穩厚重。
緊接著,豎琴輕輕撥弄,彈撥出由中到高的五個音階,琴聲由沉穩厚重,走向清脆高遠,仿佛要將聽眾的思緒從大地帶向天空。
悠揚的琴聲從舞臺上傳出,通過舞臺的特殊擴音設計,在大禮堂上方回蕩。
現場很多學生都不由自主的微微張嘴,贊嘆這美妙的琴聲,同時也是本能的想要聽得更真切一些。
雖然人的聽覺靠的是耳朵,但張開嘴的時候,可以讓耳蝸聽的聲音更清晰,更響亮。
因此,人在專注聽一個聲音的時候,會不由自主的張開嘴。
曲子繼續演奏,突然,一陣清脆活潑的笛聲傳出,就像是天空突然傳來了鳥兒的啼鳴。
這是長笛的高音區演奏。
而長笛組的首席,是東音長笛專業的博導倪月生。
因此,這段長笛一出,頓時抓住了所有人的耳朵。
大師級的演奏,笛聲一出,就非同凡響。
臺下的大一新生,只覺得震撼,覺得這場演奏水準超過了他們的認知。
雖然在場的大部分學生,都聽過梁祝的音頻,但聽音頻和現場交響樂團的演奏,完全是兩個概念。
因此,現場聽到長笛博導倪月生的笛聲,怎么能讓人不心生贊嘆。
大一的新生只是覺得贊嘆,知道這場演奏好,但不知道到底有多好。
在場還有很多讀研的學生,樂理知識更完善,音樂素養更高,聽到倪月生的長笛啼鳴,紛紛搖晃著腦袋贊嘆不已。
對他們來說,這就是最頂級的享受,一場器樂演奏領域的盛宴。
隨后,雙黃管、單黃管等樂器陸續進入。
不同樂器的音色交疊在一起,讓曲調層層遞進,創造出靈動的音符,在空間中回蕩,勾勒出了一幅鳥語花香、風和日麗的優美畫卷。
而且,每一組樂器的首席,都是東音的教授,有些甚至是博導。
水準之高,已然是國內天花板。
緊接著。
一直閉目聽著音樂的陸湘兒,將琴弓緩緩搭在琴弦上,開始加入演奏。
這曲梁祝是小提琴協奏曲。
這就意味著,其他樂器都是為了輔助小提琴,而且是輔助陸湘兒這一把小提琴。
如果只看年紀,陸湘兒幾乎是整個交響樂團里最年輕的。
卻有這么多的教授,為她協奏。
然而,沒有人覺得這有什么問題。
因為她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