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五)
他未避諱我,將昨晚皇宮發生的事說了出來。
原來在宮內作怪的根本不是什么阿飄或怨靈,而是一位輕功高強的江湖人士,他仗著靈便的身手于夜晚四處飛梭出沒,神龍見首不見尾,加上又身穿白衣,這才招來了這么多的誤會。
私闖大內,裝神弄鬼,其心可疑,弄不好扯上個謀反問題可是很嚴重的!因此白影一現身,展昭立馬追將過去,兩人還在紫禁之巔、呃不、在皇宮之巔展開一場刀光劍影的大戰,戰斗之激烈,把好幾隊禁衛軍都給招來了,白影眼見打不下去,丟下一顆迷煙彈后人就跑了。
可惜他臉上戴了個純白面具,看不到長相,不過據展昭表示,來人武功之高強,于江湖中亦屬罕見,絕非等閑之輩,若此人刻意想躲,要抓獲他恐也非是件容易的事情。
我在一旁沉思……
白衣飄飄,裝神弄鬼。
這橋段怎么有點兒熟悉啊?
不至于吧……
應該不會有人只為了追求好玩就去挑戰皇宮吧?
又不是神經有病……
(二三七)
下午,展昭他們展開抓鬼會議,在下一沒法力二沒正氣護體的,實在不具戰斗力,還是不留著給人礙事了。
晚間,我談成一筆骨董字畫的交易,與人吃吃喝喝應完酬回到客棧之時,夜已深沉,梳洗一番脫下外衣,正打算倒頭大睡之時,一摸胸口,卻發現貼身掛在脖上的玉佩不見了,竟連同垂掛的細繩,一并消失無影蹤。
這枚玉佩是師父過去獻寶般送給我的,上面交雜刻有五朵東籬之花,系由羊脂白玉精雕細琢而成,出自唐代大家之手,總共有一組四枚,分別雕畫著梅、蘭、竹、菊四種意境:梅帶孤高,蘭透清雅,竹蘊潔傲,菊呈芳婉,每塊皆頗有離世之風骨。
前三枚聽說給了師父早年收過的三個徒弟,最后這塊是師父臨終前幾日,親自系了繩結后才交給我佩帶的。在下還記得師父當時那殷殷囑咐的口吻,要我貼身收藏、要我小心莫隨便讓人瞧見。彼時只覺得他意外鄭重,但因平時他老便是個時不時抽幾下風的人,所以在下當時并未特別在意,豈知幾日后他便與世長辭,去得如此之突然,令我措手不及。
我立即從床上跳起,隨手抓起披風,沿路沖將出去。
此玉的價值是其次,重要的是,它是師父他老人家,如此慎重地、在最后交送給我的東西,它怎么能……怎么能丟失呢!
作者有話要說:哈,虞春和展護衛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就奉獻給摔角了。
關于關撲,即是相撲。
至於文中「臨朝則多羸形倦色,決事如不掛圣懷」一句的參考資料:
此事發生在宋仁宗二十五歲剛親政之際,為劇情需要于此借用。
此系出于時任諫官的滕宗諒之口,他當時直接上書,嚴詞抨擊宋仁宗「日居深宮,流連荒宴,臨朝則多羸形倦色,決事如不掛圣懷」,言詞之直接完全不顧帝王顏面,宋仁宗最后僅將其平級調動,放出朝做知州。
----今日也有讀心術劇場:仁宗的心聲----
「你大爺的,大內鬧鬼跟朕的人品有何干系?宮里那些下人美人就是太閑了才整天關注這種怪力亂神的東東……像朕一日十二時辰都得跟奏章奮斗,哪有空去理這種小事!上回朕的水杯空了竟還沒有人來主動遞補(最怒)!為了防止流言繼續渲染擴大,看來得將展護衛調進宮一陣轉移轉移那些閑人旺盛的注意力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