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我并不想和先生做這筆買賣。”
望著一臉平靜的劉琦,劉赫微微皺了皺眉,沒有做聲。
劉赫今天來劉琦府上做這筆買賣,完全是聽了龐統的意見。
從流民營出來,龐統便向劉赫提出,眼下荊州之主劉表已死,大公子劉琦在外,劉表留下來的那份家業自然而然的就落在了小兒子劉琮的手里。
面對曹操的大軍壓境,劉琮選擇了不戰而降,眼下已被曹操封為青州刺史。
表面上看劉琮用荊州換回了一條命,但龐統認為,以曹操對劉氏宗室的殘忍手段來看,必定不會輕易放過劉琮。
現在劉琮已在去往青州的路上,一州的刺史在自己的地盤上死于非命,那是到什么時候也說不過去的事情,所以劉琮只要能順利抵達青州,就算是保住了命。
可這年頭到處兵荒馬亂的,保不齊走到哪里就會跳出一伙土匪強盜,若是在半路上出了什么亂子,那這筆賬可就算不到別人頭上了,只能怪自己倒霉。
所以龐統料定,曹操一定會派人在半路刺殺劉琮,而這種猜測,也和劉赫所知道的劉琮的下場相吻合。
劉赫雖然感嘆龐統的料事如神,卻沒有向龐統說出自己早已知情的事,只是順水推舟的來和劉琦做這筆買賣。
能用劉琮的命換來一座江夏城,對于劉赫來說,自然是大大的劃算,可看劉琦的意思,卻好像并不怎么愿意。
這也難怪,劉琮雖是他的親弟弟,可劉琦之所以被迫離開襄陽來到江夏,全都是拜這位親弟弟以及其生母蔡夫人所賜。
就像劉琦當日在襄陽城外的江上所說的那樣,若他不是荊州牧家的大公子,若劉琮沒有在蔡夫人的煽動下與其為敵,恐怕他的人生會比現在多了許多人情味。
“既然你不想和我做這筆買賣,我也不勉強,告辭。”劉赫說著,向門外走去。
“先生請留步!”
劉赫停下了腳步,轉身看向劉琦,卻發現劉琦已經跪倒在地。
“就算先生不說,我也已經準備將這座江夏城拱手奉上了。此從襄陽一別之后,我思量了好久。以我的才智,不要說在這亂世成為一方諸侯,就連勉強安身立命,恐怕都很難。所以就算為了我自己也好,為了城中的百姓也罷,還請先生接管江夏城。”
劉赫沉默不語。
想起當初襄陽城中那個處心積慮甚至不惜出賣親生父親的大公子,劉赫很難在一時之間完全接受劉琦的這份誠意。
可從劉琦此時的神情就能看出,這件事確實如他所說,已經考慮了很久了。
而且最關鍵的是,這座江夏城,他真的守不住。
也許從他放棄奪嫡之爭出走江夏的那一刻起,他便已經知道自己的結局,最好的也不過只是一個落魄的宗室子弟,尋一處隱蔽之所,了卻殘生罷了。
世人只道從無到有難,卻不知從有到無更難,看過了山頂上的風景,又怎么還會在意山腳下的風光。
難的是放下,可劉琦今天,放下了。
“聽先生剛才所言,我弟弟他已是有了性命之憂,”劉琦一個響頭磕在地上,發出沉悶的響動,“請先生救他一命,這不是什么買賣,這座江夏城本就是要送與先生的,我現在可以什么都沒有,卻不能再沒有了這個親弟弟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