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種更加實際的收獲,劉赫馬上對書櫥上的其他書籍興趣倍增,這一次,他沒有像前幾次那樣只拿下一本,而是直接捧回了七八本,放到桌上,迫不及待的翻看了起來。
在這之后,先是四書五經這樣的儒家著作,再是二十四史這樣的史書,劉赫都是一字不落全部翻看了一遍。
再接下來,便是包含了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陰陽家、名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縱橫家、兵家、醫家在內的諸子百家的著作。
在兵書方面,除了之前看過的《孫子兵法》之外,劉赫還翻閱了吳起所著的《吳子》,姜尚所著的《六韜》,黃石公所著的《三略》等等,甚至連那部被后世稱之為奇書的《鬼谷子》,劉赫也一并將其印在了自己的腦中。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或許是早已失傳,已經不為后世所知的書籍,其中還夾雜著幾本生澀難懂的論述,可在通篇熟記于胸之后,劉赫也能對其中的精要之處窺探一二,即使如此,也已是受益匪淺。
在翻看了不下百余部典籍之后,劉赫終于從書櫥上取下了最后一本書。
與其他書籍不同,這本書的封面上空無一物,既沒有書名,也沒有作者的名字。
這本沒有名字的書并不厚,比起之前那些氣勢磅礴的恢弘巨著,似乎顯得有些單薄。
可就是這樣一本連名字都沒有的書,卻被放在了所有書籍的最后一位,很明顯說明這本書中所蘊藏的道理,要比之前那些被后世傳誦千年的典籍還要深刻。
究竟是怎樣的道理呢?帶著這個想法,劉赫緩緩的翻開了第一頁,當他看到第一行的時候,便已是目瞪口呆。
何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這不正是趙家家主問自己的第一個問題么?
劉赫震驚之余,急忙繼續翻閱下去。
果然,接下來的兩個問題,和趙家家主在涼亭中所問的一模一樣。
讀書人,一個過目不忘的讀書人。
劉赫突然意識到,自己現在跟那個聞名天下的趙家家主一樣,這滿屋子的書,只要隨意說出一本,自己便可以一字不落的背誦出來。
劉赫曾經以為,那位趙家家主只是天賦過人而已,可現在自己身臨其境,這種將所有書看過一遍便可過目不忘的本事,絕不是只靠著遠超常人的記憶力便可以做到的。
那位趙家家主,也絕不是天賦異稟那么簡單,這其中,一定還藏著某種奇妙的玄機,而這種玄機,即使是此時同樣已經將屋內的所有典籍熟爛于胸的劉赫,也完全無法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一陣莫名的燥熱,讓劉赫有種無處發泄的感覺,他心底涌出一種強烈的欲望,驅使著他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手中的那本書上。
他舔了舔不知何時已有些干裂的嘴唇,刻意放慢了速度,逐字逐句的看了起來。
與他所預想的不同,這本書的后面,并未對開篇的三個問題給出答案,而是從另外一個方面闡述了一種全新的觀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