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很清楚,在當前的局勢下,只要有一個人站出來公然指責他,就馬上會煽動其他百姓的情緒,而這種情緒一旦失控,將會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至于劉赫,他現在根本不擔心法正會將假劉備的事情公諸于眾,百姓們已經將矛頭指向了法正,除非他能有強有力的證據,證明他與此事無關,否則不管他說什么,都會讓人覺得是對劉赫和諸葛亮的栽贓陷害,只會適得其反。
諸葛亮看了看身邊的劉赫,長出了一口氣,用略帶埋怨的語氣低聲道:“你既然早有此安排,怎么不提前和我打聲招呼。”
劉赫看著臺下的花馳苦笑道:“這件事我事先也不知情,怎么和你打招呼?”
諸葛亮聞言一驚,愣了一會,卻是釋然一笑,沒再說什么,而是轉而看向了面色陰沉的法正。
事情到了這個份上,雙方的處境發生了互換,完全喪失了原有優勢的法正,幾乎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這個局面,其實是雙方都沒有預料到的,所以一時之間,法正沒有任何的應對措施,而劉赫和諸葛亮,似乎也沒有想好下一步該怎么走。
雙方只是相互對視著,陷入了沉默。
法正好像是在考慮,如何才能脫離險境,而劉赫和諸葛亮所想的,則是該如何處置知道自己太多秘密的法正。
就在雙方陷入僵局之時,遠處忽然一陣馬蹄聲傳來。
一個騎卒,在眾目睽睽之下,縱馬來到了高臺下。
翻身下馬之后,騎卒當即從腰間的口袋中掏出了一個金黃色的袋子。
法正和諸葛亮一見,頓時大驚失色,馬上跪倒在地。
騎卒冷眼打量了一番,大聲道:“天子詔書在此,誰敢不跪!”
百姓們這才反應過來,原來騎卒手中捧著的那個金光燦燦的東西,就是傳說中的圣旨。
看著所有人都跪在了地上,劉赫也只好不情不愿的跪了下來。
一聽到詔書上的內容,本來心里還在罵罵咧咧的劉赫突然愣住了。
他那位皇帝小舅子在詔書上將法正一起稱贊了一番,還要召其入宮覲見。
劉赫很明白,這份詔書名義上是他那個皇帝小舅子下的,可實際上,下達這份詔書的,卻是曹操。
曹操的意圖很明顯,他這是看中了法正的才華,想以皇帝之名,將其召到許昌去,再封他一個漢家的官職,以此來將法正留在他的身邊,為他所用。
為諸侯效力的謀士,一旦入宮覲見,被封了漢家的官職,就不再是原先勢力的人,從此只能留在京城,安心做一個大漢朝的官。
你要是公然決絕,就等于是向天下宣告,你只聽命于原來的主子,并不忠于漢室,在自己背負不忠不義的罵名同時,也將自己的主子推到了同樣的境地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