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赫想在中原之地,也就是荊州以北附近的地方,開辟出一個專門的戰場。
三方勢力,每三年在這里舉行一場會戰。
會戰的結果,將決定所有地盤的劃分。
會戰所爭奪的目標,就是劉赫所帶來的這一百零八顆玉石,誰拿到了玉石,上面刻著的那塊地方就歸誰所有。
每次會戰,各方可以自行考慮,用手中多少的玉石來參與到這場戰爭之中。
拿出的玉石越多,可以投入其中的兵力也就越多,每增加一顆玉石,就可以多一位上將和一百名士卒參戰。
表面上看,多拿出玉石這種行為風險很大,因為投入的玉石越多,就意味著一旦失手,損失就越大。
但凡事各有利弊,投入玉石較多的一方,可以在人數上取得優勢。
舉例來說,如果曹操決定拿出三十顆玉石,他就可以讓三十名上將和三千士卒參戰。
而如果孫劉兩家只各拿出十顆玉石的話,即使兩家聯手,也不過只有二十名上將和兩千名士卒參戰,依然處于劣勢。
每場戰役,以三天的時間為限,三天之后,三方同時停戰,撤出戰場,按照手中的玉石來決定地盤的歸屬。
當然,三方可以在任何時間,隨時將手中的玉石互換,玉石在誰的手里,那塊地盤就歸誰所有,另外一方不得有任何異議。
在仔細聆聽完了劉赫所說的內容之后,曹操終于可以確定,他剛剛并沒有聽錯。
他略一思量,沉聲道:“照你的說法,一顆玉石只能投入一百兵力,所有一百零八顆玉石加在一起,也不過是一萬零八百人。想我麾下雄兵數十萬,卻只能派幾千人上陣,先生的想法,是否有些欠妥呢?”
劉赫笑了笑,似乎早已料到曹操會這么說。
他站起身來,走到欄桿邊上,望著遠處的許昌城,“曹公一定認為,這個人數上的限制,對你來說很不公平。確實,曹公的實力,遠在我兩家之上,僅一個豫州屯扎的兵力,就幾乎和我們蜀地不相上下,就連許昌城里的禁衛軍,也有十萬之眾。”
曹操聞言不住的點頭,倒是對劉赫的這番見識很是認同,“天機先生說的沒錯,我曹某之所以能抵擋住你們兩家的聯手,正是靠著這點家底,眼下你讓我主動放棄自己的優勢,就如同讓我自斷一臂,恐怕曹某恕難從命。”
“可你的這點家底,還能維持多久呢?”劉赫頭也不回的說道。
曹操愣了一下,默而不語。
劉赫的這句話,可謂是一針見血,一語道破了曹操最不愿提起的軟肋。
家大業大,挑費自然也大。
曹操麾下幾十萬兵力,確實不是虛言,但如此龐大的一支軍隊,消耗的糧餉也是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