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如果出現有一方因為手中的玉石不夠,而導致與其他兩方兵力懸殊太大的情況,那么這方勢力就可以通過出售手中的玉石,來換取高額的代玉,從而達到臨時增加兵力的目的。
雖然出售玉石,會讓手中玉石的數量更加捉襟見肘,但反過來說,手中的玉石越少,就說明稅收也越少,這種情況下,出售一枚玉石所換來的代玉金額,比例相較其他兩家,反而會大大增加,不失為一個破釜沉舟的辦法。
當然,這種做法,猶如揠苗助長,不到萬不得已,任何一方都不會貿然采取這樣的對策。
至于那位即將掌握二十四明城大權的趙家家主,也從此離開秣陵學宮,前往三方邊境的交界處居住。
隨著三方邊境發生變化,趙家家主的居所也會隨之轉移,而他所在的區域,也將會成為三方會戰的主戰場。
除了任命二十四明城的官員和掌握當地的稅收之外,還有一個特殊的情況,需要趙家家主來處理。
在雙方可以任意決定投入玉石數量的前提下,將會出現一種情況,那就是一方輸掉的地域,有可能不在邊境線附近,甚至是位于這一方勢力最后方的地域。
因為這樣的地方,緊鄰異族的居所,常年受到外族的騷擾,人口稀薄,稅收必定不如那些地處勢力中心的地域。
三方出于各種考慮,很有可能將這樣的地方當做籌碼,投入到會戰中去。
這些地方根本不能提供高額的稅收,增加代玉的數量,倒不如拿來當做籌碼,增加一些兵力,勝算也會提高,即便輸掉了這些地方,對于任何一方來說,損失也是可以接受的。
一旦一方輸掉了自己后方地域,就會出現一種極為棘手的情況。
得到這塊地方的勢力,很難實現向這些遠離己方勢力范圍的地域派駐官員,更不可能大搖大擺的越過其他方勢力,向那里派駐兵力。
所以這樣的情況下,由趙家家主所代表的中立勢力來處理,是最好的選擇。
只是這其中還有個很嚴苛的條件,雖然這個地域的稅收是由趙家家主來代收,但輸掉這個地域的勢力,必須保證派駐足夠的兵力,用來抵御外族的騷擾。
一旦出現這些地方被外族攻陷占領的情況,那么這個地域所在的勢力,將會被受到極為嚴厲的處罰,在下次會戰當中,無論投入了多少枚玉石,繳納了多么高額的代玉,也只能增加原來數量一半的兵力。
設立這樣的懲罰措施,是為了杜絕某些勢力,因為收不到稅收而放棄保護這些地域,讓當地的百姓慘遭屠戮。
如此嚴厲的處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三方勢力將這些棄子投入到戰場上的可能。
本來將這些地域作為籌碼,還有些投機取巧的意味,但是一旦失去這些地方,就將會得不償失,三方勢力,也必定會量力而行。
有了這些細則的約束,三方必定會在面臨抉擇時有所斟酌,至于如何取舍,那便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從此三方之間的互相博弈,重心將會由軍事轉向經濟,畢竟爭取更多的稅收,繳納更高額的代玉,才是真正能提高兵力優勢的方法。
這也是趙家家主為何會毫不猶豫的就趕來許昌的原因。
在這位天下第一讀書人看來,這樣的你爭我奪,即便是要再繼續延續幾十年,也不會讓戰火波及到普通百姓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