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老天爺就好像偏偏要和劉赫作對一樣,就在這個節骨眼上,突然發生了一件讓天下為之震動的事情。
曹丕果然如諸葛亮之前所預料的那樣,撕毀了會戰的協定,并且公然出兵,攻打漢中。
同時東吳那邊好像也做好了與其他兩國隨時開戰的準備,不僅在北方的邊境上增派了大量的兵力,而且在荊州附近,也有兵馬蠢蠢欲動的跡象。
這一次擺在劉赫面前的,是一場前所有未的危機。
北方有曹丕的大軍來犯,東邊有孫權虎視眈眈,而南方的暴動,始終未能平息,老百姓已經苦不堪言,大批的難民北上,涌入益州南部的幾個郡縣。
益州南部,山脈縱橫,向來產糧極少,難民的涌入,讓幾個本就貧苦的郡縣更是難以負荷。
每日從成都向南方運糧的車隊,從早到晚,幾乎沒有停歇的時候,可仍是杯水車薪,一座城中囤積的糧草,就算再多,也喂不飽那么多張嘴,更何況加在一起好幾個郡縣的百姓和災民。
好在有花馳的慷慨解囊,才讓早已捉襟見肘的劉赫得以喘一口氣。
成都城的官倉內的糧食,已經再也拿不出一粒,剩下的都是囤積的軍糧,不到萬不得已,絕不能動用。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漢中和荊州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糧草總算是能夠應付一陣。
但整體的局面,還是不容樂觀,尤其是主管內政的諸葛亮,每天只能過著拆東墻補西墻的日子,長此以往,遲早會將益州辛辛苦苦攢下的這點家底全部掏空。
為今之計,只有先將其他兩邊的事情暫時放一放,全力北上迎擊曹丕的大軍。
只要曹丕大軍一退,東邊的孫權也定然不敢貿然出兵,這種得不到好處還會得罪人的事情,那位向來最懂得權衡利弊的東吳之主,想來也不會做。
至于南疆的叛亂,和其他兩路兵馬相比,未免就有些太小兒科了,畢竟只是搶些東西,跟山賊土匪一般的行徑,也成不了太大的氣候。
只是苦了那些南方的百姓了,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劉赫和諸葛亮商議之后,當即向鎮守漢中的張飛修書一封,命他加強守備,不要輕易出擊,耐心等候援軍。
按照之前商議的結果,這次還是由諸葛亮坐鎮成都,劉赫領兵北上增援漢中,可就在臨行之前,郭清卻突然深夜來訪,同時帶來了一個讓劉赫琢磨不透的消息。
據郭清安插在江東的諜子匯報,前些日子江東突然在邊境線上增調了一支兵馬,而且還是江東最精銳的部隊,乘風騎。
劉赫思量許久,也沒能明白孫權這步棋到底有何意圖。
按理說,曹丕已經與孫劉兩家全面開戰,東吳北線的壓力應該和漢中的情況差不多,軍中精銳,這個時候應該增援北線才對。
可偏偏在這個時候,孫權卻將乘風騎調離了北線,派往了由關羽所鎮守的荊州。
有關羽在,孫權從來也沒在荊州討到過什么便宜,在這種兵力吃緊的情況下,就更不可能有攻下荊州的實力。
“這支乘風騎的主帥是什么人?”劉赫想了很久,開口問道。
“據急報上說,這次領兵的是呂蒙,”郭清突然露出了輕蔑的笑意,“這個人您也見過,就是當初那個少年阿蒙。”
劉赫猛地站起身來,驚呼道:“什么?那個孩子就是呂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