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種需要周密謀劃才能奏效的作戰計劃,多多少少還是會有一些讓人詬病的地方,雖說是藝高人膽大,而且都是在有把握的情況下,卻終歸還是有可能出現紕漏。
韓義則不同,這個在鬼見愁中種了好幾年地的男人,打仗也像耕種一樣,春天播種,夏天耕耘,秋天收獲,按部就班。那些所謂的奇謀對他來說,無異于在原本該種糧食的地里種下鮮花,只中看不中用。
對于韓義的謹慎,劉赫卻有著與人不同的另一番理解,他總覺得這跟那座名為鬼見愁的城寨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其中蘊含的,主要還是韓義那鮮為人知的身世。
韓義今天所表現出來的狀態,讓劉赫有種如臨大敵的感覺,他不敢怠慢,小心翼翼的四下張望了一下,沖韓義點了點頭,示意他可以開始了。
在劉赫面前,韓義從不拐彎抹角,開門見山道:“陛下伐吳,必敗無疑,我們還是早作準備的好。”
劉赫不置可否的嗯了一聲,心里卻是暗自贊嘆韓義獨到的眼光和過人的判斷力。
對于劉備大軍伐吳的必然結果,劉赫沒有跟任何人提起過,只是暗中運作,將天機營全部留在了成都,這雖然會讓人產生懷疑,但絕不足以成為判斷最終戰局的理由。
征調全國的大軍開往東線戰場,劉備可以說是勢在必得,這場以放任北線日益糜爛為代價的復仇之戰,卻出人意料的得到了蜀地百姓的強烈響應,以至于讓同樣忙著應對北線戰場的東吳叫苦不迭,甚至從東吳的官場上都流露出一股風聲,認為東吳此戰兇多吉少。
就是在這樣的局勢下,韓義依然做出了和所有人不一樣的判斷,并且一針見血的指出了這場戰役最大的弊端。
“從成都出兵攻打東吳,除了益州之外,還要經過荊州地界,荊州大營雖然還在我們手里,但休養生息多年攢下的糧草卻在之前的交手中被東吳一把火付之一炬。這就意味著,我軍的補給,必須由益州供應,而益州最大的糧倉又在成都,補給線過長,一個月之內如果能攻下東吳的話還好說,但我并不認為以孫家父子在江東的三世苦心經營,會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被攻克。”
劉赫沉思片刻,意味深長的看了韓義一眼,說道:“看來你是知道,我找何不順來的用意了?”
韓義毫不避諱,鎮定道:“何不順固然可以攔下東吳的追兵,但未必能頂到大軍撤離的時候。如果我再帶三千人馬前去策應……”
劉赫一擺手,毫不猶豫的打斷了韓義的話,沉聲道:“你應該明白我為什么要派何不順去,而不是你們中的任何一個。”
向來對劉赫言聽計從的韓義這一次卻沒有絲毫讓步的意思,正色道:“何不順,還有他帶去的士卒,都是咱們天機營的人,不能敗。”
劉赫好像明白了韓義的意思,本來緊繃著的臉,瞬間松弛下來,笑道:“這事我記下了,你放心吧。”
韓義沒有多說一句,抱拳行禮,轉身而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