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常勝將軍趙子龍戰死沙場的消息一傳開,恐怕蜀漢士卒心頭僅存的那一點點希望也會瞬間蕩然無存,全軍潰敗是必然的結局。
在意識到這一點之后,鐘離尋的注意力也漸漸被陣前廝殺的兩位沙場悍將所吸引。
同樣感同身受的劉赫駐足于陣前,遠遠觀望著這場酣暢淋漓的大戰,見到鐘離尋,劉赫只是點頭示意,接著馬上又將視線轉回到了戰場上的兩人身上。
鐘離尋來到劉赫身邊駐足而立,卻是無言。
戰場上的兩人現在的情況可以說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打了個平手,如果劉赫此時出手,典韋必定難以招架,但這種關乎兩軍士氣的大戰,出手相助反倒是最爛的一招,即便贏了,蜀軍也會由于勝之不武而軍心受挫,反之,作為輸了的一方,南疆軍反而會因為憋著這口氣而士氣大振。
所以劉赫沒有說,鐘離尋也沒有問,心知肚明的兩人只是遠遠看著,安靜的等待著趙云和典韋分出勝負。
典韋很意外,也很驚喜,意外的是年紀輕輕的趙云竟然也能進入天降境界,驚喜的是這輩子從來也沒有像今天這樣過,和旗鼓相當的對手放手一戰。
在這種淋漓盡致的感覺刺激下,典韋愈戰愈勇,眼神中充滿了興奮,而趙云則依然是表情平和,哪怕是對方下一次的進攻,就有可能取他性命。
如果說戰場上的典韋是一團火,那么趙云就是一塊冰,一個放肆隨性,一個冷靜至極。
兩人的招法也是如此,相比套路清晰的趙云,典韋的每一招都可謂是隨性而為,大有形隨意動,意隨心動的意味。
這也是擅長步戰的武將和擅長騎戰的武將之間的區別,步戰往往是雙方混戰作一團,沒什么道理可講,能殺死對手就是唯一的原則。
而騎戰則不然,由于騎兵是靠極速沖鋒制敵,所以每一個動作的要求都極為嚴格,當年韓義在鬼見愁訓練韓家軍的時候,更是將這種嚴格發揮到了極致。
幾乎每一個出身老牌韓家軍的騎卒,在戰場上沖鋒時的動作幾乎都一模一樣,這種整齊劃一付出的代價,就是年復一年的苦練,光是沖鋒到敵軍面前從哪個角度刺出第一槍這一個動作,每名韓家軍的騎卒都練過不下上萬次。
韓義治軍之苛刻還遠不止如此,就連在馬背上手握在長槍長矛的哪個地方,韓義都會嚴加管束,這種調教屬下的方法已經到了近乎于吹毛求疵的地步,可也正因為如此,韓家軍才能成為當之無愧的戰力天下第一。
趙云的武功雖不是韓義傳授的,但對戰時的嚴謹作風卻是完全拜韓義所賜。
在面對妙招不斷的典韋一輪又一輪的猛攻時,趙云沒有落得絲毫下風,這不僅是由于他已經進入了天降境界的緣故,有條不紊,才是他支撐住局面的關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