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命道:“傳他二人來回話!”
不多時,王都、高賚明跪在丹墀下,崇禎問道:“朕命你們巡視廠、庫,查奸革弊,發銀一千兩實給三四百兩,其余六七百兩竟敢私自瓜分。此等積弊如何不報?”
王都急忙回道:“臣奉旨巡視節慎庫,交放錢糧都是依照工部出據的領狀,并無二八抽扣之弊。工部書辦汪之蛟曾想謀取堂批,包攬山東外解而后瓜分,臣當即究治。至于發到庫外,已不是臣所管轄,而屬工部監督。今日大司空張鳳翔在,皇上可當面查問。”
崇禎掃一眼張鳳翔,見他早已出班跪了,詰問道:“可有此事?”
張鳳翔道:“錢糧未出庫時,差人與外面商賈早已默契,商賈又怕工部抽取,返還自是避過工部。”
崇禎點頭問王都道:“此事根由全在你們,不經過你們批準發放,誰能瓜分?朕早聽說瓜分之例以前是二八,近年改為四六,你們豈會不知?”
高賚明道:“臣所過手的銀兩三萬有余,商賈工匠領取銀兩出庫全憑票據,臣疑心其中有陋規,但苦無憑據,未敢貿然奏告。”
崇禎憮然變色道:“朕雖身居九重,此中關節都已久聞,爾等每日辦此差事反倒惘然?你們以為朕會相信?可知爾等必是牽連其中,哪里干凈的了?朕命科道巡查錢糧,意在查奸革弊,不想你們串通一氣,寡廉鮮恥,相互推諉和縱容,以致與更多的奸弊生出,若不嚴辦相關官員?如何能夠服眾?生民又如何能夠復蘇?國庫如何能夠富足?你們不必巧辯,著錦衣衛拿下!”
李標勸道:“皇上,從來陋規,罪責不盡屬他二人。”
劉鴻訓跟著道:“臣不為申救此二人,只是數十年積弊而罪及如今任事之人,大不合情理,難以服人。”
崇禎語調一高,說道:“緩!緩!緩!莫要再和朕說緩!朕緩的起,天下的蒼生緩不起,邊防緩不起!皇太極緩不起!李自成緩不起!張獻忠緩不起!此時若朕不矯枉振頹,太平何日可望?恐怕要遙遙無期!《孟子·滕文公下》云“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是非君子之道。”若不徹底的改掉陋習,便會永遠改不掉,既然如此自然當即刻革除。現如今遼東軍餉不足,你們倒是把緣由議透了,銀子卻從何處而來?倒是沒人能夠說的明白了,莫非你們都是豬?莫非你們的腦袋都讓門給擠了?”
崇禎喝了一口茶繼續道:“袁崇煥在折子上說,若戶部無餉可解發,請朕發內帑,不然士卒鼓噪,難以消弭。”
“呵呵!”
“袁崇煥都把朕逼到這個份上了,朕還能安穩?大明還能安穩?他在逼朕?你們也逼朕?”
“此番你們倒是說說,該如何?該如何?”
“朕倒是不明白了,若是將帥與士卒親如家人和父子,士卒懷其威德,自然不敢叛亂,也不忍心叛亂,如何會有鼓噪之事?這究竟是為何?”
“朕實在是不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