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半個現代人,崇禎對于古代戰爭的了解程度,卻只是一個小白。
打仗就必定會死人,所以要避免的是少死人,而不是怎么不死人。雖然這話不好聽,但是真實的情況就是這樣。
一旦發生戰爭,就會出現許多難以預料的事情,對于來自崇禎的另一半記憶中的另一個人來說,是和平年代的產物,對于戰爭知之甚少。
何況京畿之地,又非同尋常,不是一般的城池,一旦被建奴攻破,雖然說不至于亡國,但是勢必會出現人心渙散的事情發生。
馬上要打仗了,這也是崇禎當上皇帝后將要面對的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場戰爭。
對于他的那個強悍的對手,皇太極,崇禎并不算太了解,只知道他有一個很了不起的父親,努爾哈赤,或許是繼承了他父親強悍的基因,皇太極本人也是一個狠角色。
一個鐵骨錚錚的硬漢子,絲毫的不懼他的敵人,骨子里也透露出一股帝王的氣派。
在人才的招攬和培養方面,皇太極也是不拘一格降人才,比如:漢臣范文程以及劉興祚,雖然努爾哈赤并未重用過范文程,但是這并不妨礙皇太極從他自身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凡是能夠利用的,無論他的身份如何,皇太極倒是比他的那個父親更加的開明一些。這一點從他啟用了諸多的漢人,以及培養了不少漢臣便可以看出端倪。
此時的皮島,因為劉興祚的到來,開始變得更加熱鬧了起來,不光如此,隨著大明子民的遷入,東江府也重新煥發了新機。雖然島上的土地難以開發利用,但畢竟人多力量大,耐不住來回的磨蹭,土地竟然也被一塊塊的開墾出來了。
劉興祚和毛文龍一合計,決定在這里成立一支東江兵,當今圣上已經發過話了,東江府大小事務全由毛文龍督辦,崇禎給足了毛文龍面子,任何勢力和機構都無權對東江府管轄內范圍指手畫腳。
崇禎肯給銀子,毛文龍辦事有興趣,皮島的開發和建設進行的也快。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皮島上駐守的官兵們也充當著農民的角色。
兵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劉興祚也算是一員猛將,多年在征戰沙場,立下過赫赫戰功,并且對于建奴的了解程度遠在袁崇煥和毛文龍之上,就算是袁可立也不過如此。
皮島這個地方不大,資源也不豐富,要淡水沒有淡水,要土地沒有土地,可是偏偏是一個位置及其重要的戰略要點。
特別是遼東失陷以后,這個島嶼的重要程度愈發的體現出來,皮島就好比是建奴腳下的一個釘子,雖小,卻容易致命。
對于這樣一個釘子,建奴是想盡辦法想要把它拔掉,卻屢屢的失敗,陰謀不能得逞。
更為重要的是,皮島本來是屬于大明的屬國朝鮮國的,后來被毛文龍所占領,故此,而朝鮮方面也是默認的,并沒有趕走毛文龍。
大明呢?崇禎皇帝登基以后,憂國憂民,特別是對于遼東的狀況很是憂心,而此時的遼東大片大片的土地已經被建奴所蠶食,自然與朝鮮的溝通便被隔絕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