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胄恭敬應了一聲,然后便退到了隊列。
就在這時,又有一名官員站了出來,持笏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嗯?”
李世民眼睛一瞇,心說今天是怎么了?一件事接著一件事,以前可從未發生過這樣的情況,難道是因為自己將太子叫來上朝的緣故?
這些人是在太子面前掙表現嗎?
想到這里,李世民不禁有些生氣,而后臉色一沉,冷冷地問道:“何事?”
“啟稟陛下,關內道旱災,日益嚴重,有不少災民,紛紛涌入長安,據說災區已經開始出現亂象,有十幾萬災民正在聚集,嚷嚷著嚷嚷著”
眼見這名官員說到最后,支支吾吾說不出話來,李世民沒好氣的呵斥了一句:“嚷嚷著什么!快說啊!”
這名官員聽到李世民的呵斥,撲通一聲就跪了下去,苦著臉道:“陛下恕罪,臣不敢說”
“你有什么不敢說的?!”
李世民聽到這話,頓時氣笑了:“當著朕的面,當著滿朝文武的面,誰還能阻止你說!?”
卻聽這名官員顫巍巍地道:“臣,臣是擔心太子殿下因言殺臣,所以,臣不敢說”
嘩!
全場再次嘩然!
眾臣聞言,無不頭皮發麻,紛紛看向李承乾。
就連李世民都有些詫異地看向了自己兒子。
因為李承乾在朝堂上殺過一個彈劾他的四品御使,現在這名官員說害怕李承乾殺他,不敢明言,簡直是將李承乾推到了風口浪尖。
如果李承乾不能妥善處理此事,那他以后的名聲可就難說了。
畢竟因言治罪,在每個朝代都是當權者大忌。
一旦當權者犯了因言治罪的大忌,而不能妥善處理的,就會被臣子認為不納諫。
一個不納諫的當權者,往往都是昏君典范。
這也是李世民剛登基就廣開言路,任憑魏征,孫伏伽奏懟自己,也舍不得殺他們的原因。
畢竟殺言官,確實有損皇帝形象。
而李承乾之前的做法,也確實犯了大忌。
按理來說,作為一個父親,當孩子面對困難的時候,應該果斷站出來替孩子解決困難。
但李世民卻沒有站出來幫李承乾解圍。
因為李承乾主動向他索要權力,觸及了他的底線,他必須要給李承乾一個深刻的教訓。
因為他不僅是一個父親,還是一個帝王。
作為一個帝王,李世民很希望自己有一個合格的繼承人,能在自己老了之后,放心的將自己所珍視的一切交給他。
但是,這其中有個前提,就是自己心甘情愿的交出去,而不是被逼著交出去。
如今,李承乾的成長速度越來越快,快得讓李世民反應的時間都沒有。
這讓他十分惱怒,總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所以,他必須要讓李承乾知道,想要站到前面來很容易,但前提是,你能頂住這份壓力。
如果頂不住,就乖乖的,老老實實的回去當個乖寶寶。
別想什么權力不權力的,那根本不是你一個小孩子能玩的。
“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