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可知,陛下最在意的是什么?”
越王閣上,王珪看著巍峨的皇宮,淡淡的問道。
李泰坐在書案邊,一邊看書,一邊笑著答道:“這還用說,自然是江山社稷!”
“那殿下何不從江山社稷入手?”
“嗯?”
李泰微微一愣,然后有些不解的抬頭看向王珪:“老師這話是何意?”
“若殿下讓陛下相信,建立文學館是為了鞏固江山,而非”
說著,王珪轉頭看向李泰,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
李泰眼睛一亮,當即抬手示意:“老師繼續說!”
王珪斟酌道:“老臣反復琢磨,覺得咱們把事情想復雜了,只要殿下上書陛下,言明如今天下雖定,但各地依舊存在不少禍亂,諫言陛下新建文學館,表面上是招攬人才,實則是為監視這些文人。”
“陛下當年是通過文學館壯大的,自然知道文人的影響力!”
“妙啊!”
李泰若有所思:“此計甚妙,只是要如何讓父皇相信我并無二心呢?”
王珪想了想,道:“殿下可主動提出,文學館建立之后,由陛下派人掌管文學館。如此一來,陛下既能掌控文學館,又能監視殿下,豈不是兩全其美!”
“好!”
李泰心思一轉,瞬間就明白了王珪的意圖:“好一個以退為進!”
“呵呵!”
王珪淡淡一笑,忽又想起什么似的,自顧自的說道:
“半月前經大理寺丞介紹,府中來了兩位貴客,乃靈明宮的道長,交談之余,老臣深感道門學問之深奧,故而也崇信道教,至此歸于老君座下。”
“可惜老臣生性愚鈍,至今只學了一些皮毛,實在愧對兩位道長的傾心傳授。”
“老師怎么會崇信道教呢?”
李泰聞言,不禁滿臉詫異:“道教輕視仁義道德,與孔孟之教大相徑庭。”
“父皇也一向崇儒禮賢,儒學更是博大精深,有此聞道一途,老師又何須舍本逐末?”
“孔子當初也曾向老子問道。道門傳承由來已久,儒學焉能與道門相比較?”
王珪揶揄道:“莫非殿下不知蝗災之事?”
“這”
李泰聽到這話,不禁面露遲疑之色。
他當然知道李世民與李承乾滅蝗的事,也知道儒家子弟在滅蝗行動中遭受的打擊。
但依舊有些不解的詢問王珪:“那道門傳承,真的如此神妙?”
“據說太子有仙人轉世之稱,那修仙之途,不正是道門傳承乎?”
“噗——”
李泰噗嗤一笑,旋即放下手中的地理書籍,滿臉古怪的看向王珪:“老師怎么也信這種市井謠言?”
“越王不信?”
王珪反問道:“那你怎么解釋太子這兩年的變化?”
“不是,我承認我皇兄這兩年的變化有些大,但若說他是什么仙人轉世,我肯定是不信的!”
李泰有些好笑的道:“他不過是故弄玄虛罷了,也就我母親相信他!”
“這么說,傳言有假?”王珪皺眉道。
“假得不能再假了!”
李泰不屑的撇了撇嘴,然后疑惑的詢問王珪:“老師怎么突然關心起這事了?”
“也沒什么,就聽兩位道長說,有人要給太子面相!”
“誰?”
“袁天罡!”
“他是誰?”
“一個修道高人!”
“那他在哪里?”
“據說在太上皇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