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太史公是哪個朝代的人?”
“這還用說,當然是漢朝!”
“那漢朝是怎么來的?”
“推翻暴秦,由高祖劉邦建立而來”
“這不就對了嘛,漢朝是推翻秦朝而來的,你覺得漢朝人能大夸特夸秦始皇嗎?”
“就好比咱們唐朝,誰敢大夸特夸隋朝?”
“這”
孔穎達瞬間就被李承乾這話噎住了。
而李世民看李承乾的目光,則越來越復雜。
他可以肯定,自從那次昏迷之后,李承乾的后腦勺絕對長了逆骨。
這種話都敢說出口。
比自己還口無遮攔。
自己也就私下譴責一番隋煬帝,隋文帝,他直接就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剖析朝代更替的本質。
其實,大家誰不知道?
這本朝黑前朝不是很正常的事嗎?
有必要說得這么直白嗎?
雖然李世民在心中一陣吐槽兒子,但看到孔穎達被李承乾駁得啞口無言,還是站了出來,道:“太子,你提出的三項改革,朕要好好考慮,就不再這里做決斷了,待朕想清楚了再說!”
話音落下,他便準備再次宣布散朝。
可李承乾哪里肯放棄。
卻聽他又沉聲道:“父皇此言差矣!”
“正所謂,時不待我,如今外敵環伺,若不上下一心,如何一鼓作氣?”
“你還知道外敵環伺啊?!”
李世民聞言,頓時滿臉怒容,目光如炬地看向李承乾,語氣中帶著幾分質問:“你可知這三項改革將引發多大的動蕩?又將有多少人的利益受到沖擊?你如此草率的決定,置我大唐安穩于何地?”
面對李世民的質問,李承乾并未退縮,而是針鋒相對地回應道:“父皇,兒臣自然知道大唐如今的現狀,但兒臣也并非馬上進行改革,而是先將改革定下來,讓大家有個準備,好配合兒臣。
另外,兒臣也知道這三項改革的艱難與復雜。但正因如此,兒臣才更要堅決推行。
我大唐若想長治久安,創造盛世輝煌,就必須革除弊病,與時俱進。
難道父皇不想我大唐變得更好嗎?”
“你憑什么覺得你的改革能讓大唐變得更好?”李世民冷聲反問道。
李承乾驀然正色道:“就憑兒臣在江陵的改革成績,就憑兒臣造出了火器,就憑江陵一年的稅收,比大唐一年還多!”
李世民聞言,頓時語塞。
他自然知道李承乾在江陵的改革成績,但他還是覺得,李承乾提出的這三項改革,實在太過激進,讓他一時難以接受。
而就在這時,一直沉默的房玄齡最終還是站了出來。
“太子殿下,陛下,請聽臣肺腑一言,臣以為,改革之事,關乎國本,確實需要慎重考慮。
但臣也以為,太子殿下所提出的這三項改革,雖然看似激進,卻也是在為我大唐的未來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