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圣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無論是朝中大臣,還是李世民,都沒有料到李承乾會說出如此振聾發聵,氣勢磅礴的言辭。
雖然這段言辭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每一句都包含深意,仿佛能夠穿透人心,觸及靈魂深處。
什么是為天地立心?
張載在《正蒙》中曾言:‘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將人類的道德意識提升為了宇宙精神。
說白了就是,讀書人應該通曉萬物造化之理,使天道彰顯。
雖然這句話表面上聽起來沒什么,但結合李承乾想要改革的決心,不難想到,他這是把改革的高度提到了天道的水平。
你們不同意我的改革,就是逆天而行。
那什么是為生民立命?
其實也不難理解,就是為百姓安身立命,從物質上豐衣足食,到精神上倫理正教。
妥妥的流露出對百姓福祉的深沉牽掛。
如果說上面一句,是站在道德的最高點發號施令,那這一句,無疑是在行動上定下目標。
哪個當皇帝的,哪個當官的,敢說自己不為百姓謀福祉?
你若敢說,那百姓可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了?
所以,為生民立命,絕對是改革的一大殺手锏!
至于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同樣不簡單。
意思是,我替歷代先賢延續即將絕傳的不朽學說,改革科舉怎么了?
我要為我的國家開創千秋萬代的太平盛世,你們也敢阻我?
很明顯,隨著李承乾說出這‘橫渠四句’,無論是李世民,還是朝中的其他大臣,都沒有理由再阻止李承乾改革了。
但李承乾是準備封圣嗎?當然不是!
他只是想用這四句,鞭策所有人。
只見他深吸一口氣,又一步一步的走下臺階,來到大殿中央,環顧眾臣道:
“自古以來,治亂循環,朝代不斷更替,一代之興,一代之亡,有帝王將相得意者,也有帝王將相失意者。”
“惟百姓只有一個‘苦’字。”
“所以,世人常說,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
“我唐朝經歷了隋朝末年的大亂,從亂世中拼殺出來,建立了這煌煌帝國。”
“以上萬枯骨而換一將功成,用萬千百姓的生命和鮮血換取一姓之權力,或者某種志向。”
“表面上說起來,人人都是冠冕堂皇,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但是,又有多少人做到了?誰還記得犧牲的那些百姓?究其本質,誰不想在功成之后,滿足自己的私欲呢?”
“包括我皇爺爺都在說,得天下之前,想要榮華富貴,得天下之后,難道就不想了嗎?”
“這是不可能的!”
“可孤在這里卻想問問在場的每位大臣,你們每次站到太極殿之前,是否想過為天下盡一點綿薄之力,是否想過為百姓謀一點福祉?”
“如果你們只是為了升官發財,那就當孤沒問過,因為這已經不配做我大唐的官了。”
“如果你們想過,為何孤現在要做的事,你們卻百般阻止?什么天下大亂,什么分裂國家,你們聽聽自己在說什么?”
“孤不過是想讓大唐脫離這個治亂的怪圈,使大唐的百姓少流點血,多太平一些時間,難道有錯嗎?”
話到這里,在場的文武百官,無不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