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聽長孫無忌又道:“本來我是打算諫言陛下借李靖將軍之手,改革軍隊的問題。但現在一想,借太子之手,也未嘗不可。
再加上,太子同樣也在推行改革,我倒覺得,還不如將此事一并推給他!”
“至于戴胄嘛”
說到這里,頓了頓,旋即啞然一笑:“就算他不做大理寺卿,難道陛下就不重用他了嗎?”
“荒謬!難道犯了錯的官還要升居高位?這是哪門子的道理?!”蕭瑀對長孫無忌嗤之以鼻。
長孫無忌尷尬地抽了抽臉皮,卻沒有跟他搭話,而是將目光落在了李世民臉上。
只見李世民臉色不斷變化,最終沉吟似的道:
“如果處理李靖將軍,當然可以給天下人一個震懾。但朕告訴過他,朕不會像隋文帝對史萬歲那樣對他,朕只記他的功,朕不能言而無信。”
“更何況,他剛剛贏得了勝利,又迎回了傳國玉璽,朕若處理他的話,也很不好看!”
“可是,如果放任不管的話,也不是長久之計啊!”侯君集忍不住插嘴道。
李世民看了他一眼,又看了眼蕭瑀,瞇眼道:“左仆射說的對,朕擔心的不是放任不管,而是縱容了其他人。”
“這”
眾臣再次面面相覷。
這個其他人,就很微妙了。
除了李靖,還有誰值得李二陛下這么深思熟慮呢?
其實不用他們想都知道。
卻聽魏征又接口道:“不管如何,臣依舊覺得,審理李靖將軍,總是所得不如所失。至于罷免戴胄,改任孫伏珈為大理寺卿,臣也覺得,并無不妥。”
“陛下!”
魏征的話音剛剛落點,侯君集又突然開口道:“您還記得太子在上次朝會上的決斷嗎?他要釋放那三百九十名死囚歸鄉,讓他們來年再回來秋決,而此事正是孫伏珈負責的!”
“如果,臣說如果,這三百九十名死囚若回不來,會不會是孫伏珈的失職?臣可記得太子還給我們打了一個賭,說如果那三百九十名死囚,但凡有一個沒回來,他就自禁三年,不問朝中任何事,專心學習。”
嘩!
此言一出,全場嘩然!
就連李世民都差點沒反應過來,心想對啊!
朕怎么忘了這件事呢?
那逆子可是當著滿朝文武打的這個賭啊!
如果那三百九十名死囚,但凡有一個沒回來,他就自禁三年!
哈哈哈!
這可是你說的,朕可沒逼你!
但朕絕不相信那三百九十名死囚會一個不落的回來
到時候,他幫朕解決了軍隊改革的問題,又得罪了軍方,不易沾染軍權,再自禁個三年,給朕清凈,豈不是三全其美?
想到這里,李世民瞬間就打定了主意,當即朝房玄齡道:“中書令,傳朕旨意,罷免戴胄大理寺卿一職,改任諫議大夫。另外,提拔孫伏珈為大理寺卿,張蘊古為大理寺少卿!”
“臣,遵旨!”
房玄齡立刻站出來領旨。
卻聽李世民又道:“來人!召太子進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