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常在河邊走,哪有不失鞋。太子總不可能每次都贏吧?”
“嗯,蘇學士說的有道理!”
李泰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然后瞇起眼睛道:“本王也不相信,他每次都能贏!”
“那殿下的意思是”
“就按你說的辦,本王立刻就去寫奏折,上呈我父皇!”
與此同時,皇宮,甘露殿。
李世民在等李承乾的這段時間,依舊沒有閑著,而是與眾臣談論起了長安最近的變化。
自從李承乾推行科舉改革以來,涌入長安的士子就越來越多。
甚至連長安的客棧,都快住滿了。
于是,不少生活拮據的士子,干脆在城外搭起了帳篷,住在城外的樹林里。
那場面,不可謂不壯觀。
卻聽李世民感慨似的笑道:“若不是太子這么一改革,朕都不知道,我大唐竟有如此多的人才,那封德彝當初說什么,無人可用,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呵呵,是啊,太子這一次改革,確實讓不少士子踴躍參加今年的科舉,這可比往年多多了,禮部和吏部今年的壓力也很大啊!”房玄齡笑著接口道。
“有壓力是好事,如果人人都想輕松,這天下是治理不好的!”
李世民不以為意的笑了笑,忽又想起什么似的,環顧在場的眾臣,道;“你們家中的子嗣,應該不會參加這次科舉吧?”
“陛下說笑了,哪能不參加啊!我家長子,早就開始頭懸梁,錐刺股了!”
蕭瑀一臉苦澀的開口道:“畢竟太子的教令說得很明白,無論是誰,只要想入朝為官,逢進必考!”
“哦?是嗎?”
李世民有些詫異的看著蕭瑀道:“你這個左仆射也不例外?”
“哪能例外啊!”
還沒等蕭瑀接口,房玄齡就笑著搖頭道:“就沒人能例外。那些錦衣衛把所有士子的家底都摸得門清,誰打算靠人脈入仕,第一次是警告,第二次是直接取消科舉資格,第三次嘛,除了陛下的圣旨,怕是這輩子與做官無望了。”
“呵呵,有點意思。”
李世民不由得笑了起來,忽地覺得這科舉改革,好像還不錯。
但是,他又有些擔心,李承乾這樣做,會不會有些過火,畢竟不是每個官員的子嗣都能夠靠科舉入仕的。
只見他若有所思地道:“莫非除了科舉,你們的子嗣就沒有其他辦法入仕了?”
“有的陛下。”
長孫無忌笑著接口道:“其實除了科舉,還有三種途徑入仕,一種是編外小吏,就是沒有入冊的衙役,文書之類的,如果有立功表現,可以破格入仕。一種是從軍,通過立軍功獲得官職。
還有一種是定招。就是各大府衙會定期招收一些特殊人才,比如在算學,書法等方面有突出能力的,可通過定招入仕。”
“這”
李世民愣了一下,心說那逆子還真會想辦法!
看來他也不是橫沖直撞的蠻干啊!
可別小看這三種途徑,只要是朝廷大臣,都有機會為自己子嗣謀福利。
畢竟立功對他們來說,并不算很難的事,只要掌握一定的信息差即可。
而一旦入了仕,提拔速度絕非其他人能比的。
難怪朝中沒多少大臣站出來跟那逆子作對
原來那逆子給他們偷偷開了一些小門啊!
“啟稟陛下!太子覲見!”
就在李世民對李承乾的手段暗暗佩服的時候,殿外忽地傳來一道稟報聲。
他當即便端正身形,環顧眾臣道:“諸位,等會兒看朕眼色行事!”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