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改車騎府,驃騎府為折沖府,由統軍負責訓練軍隊。”
“四,設置一定的地域,叫地團,沒有兵部的命令,不能擅自離開地團。”
“五”
聽到這一條一條的改革,眾臣不由互相對視,交頭接耳,有不少大臣甚至將目光落在了李世民身上,期盼他能說兩句。
但李世民卻始終保持沉默,眼觀鼻鼻觀心,漠不關心。
“好了!”
眼見眾臣交頭接耳個沒完,李承乾十分果斷的就拍板道:“既然諸位大臣對這些改革沒意見,那就下個月開始執行吧!”
“太子殿下且慢!”
就在李承乾話音落下的瞬間,作為反改革先鋒的尉遲恭,第一個站了出來,持笏道:“臣有一個問題想要問中書令,此次改革,取消都督府的軍隊,大概有多少萬人?”
“中書令請回答。”
李承乾抬手示意了一下,房玄齡立刻答道:“據目前的軍隊人數估算,大概有二十七萬人!”
“什么!?”
眾將軍一陣嘩然。
只見尉遲恭再次持笏道:“那敢問中書令,國家的軍隊一次性裁減了將近三成,國家以后還怎么防御外敵?”
“是啊陛下!臣也以為,改革不宜過快,當循序漸進!”程咬金也跟著站了出來。
但他卻沒有向李承乾進諫,而是直接朝李世民進諫。
很明顯,在這些將軍心中,李承乾雖是主持改革的人,但真正能決斷的,只有李世民。
可李世民聽到程咬金的進諫,依舊不語,而是扭頭看向李承乾。
意思也很明顯,你先來拿主意,我再決斷。
這讓眾臣的目光,也隨著李世民看向了李承乾。
只見李承乾微微蹙眉,旋即一臉平靜地道:“裁減軍隊,并不意味著會削弱國家的力量。”
“是啊,諸位將軍的顧慮,我們都考慮過,裁減的軍隊,只是暫時先安置在地方,等國家需要的時候,可以采用募兵制的方式,重新征召。”
房玄齡聞言,立刻隨聲附和道:“而且,我大唐現在很缺勞動力,將他們安置在地方,也能提高生產!”
“那剩下的軍隊,交由誰管理?”秦瓊冷不防地問道。
房玄齡看了他一眼,又笑著解釋道:“按照以前的制度,是由各衛大將軍管理軍隊,但現在不一樣了,將軍不再管理軍隊,包括地方刺史,也不管理軍隊。全部由折沖府的統軍管理,每個統軍下轄一千人。”
“這么說的話,將軍和刺史只能在作戰的時候與統軍配合?其余時候,士兵們全部由統軍負責?”
“是的!”
“可是,如果按照這樣的改革,士兵們會同意嗎?”
常何忍不住追問道:“他們以前是跟著我們這些將軍的,我們彼此也熟悉,信任,突然將他們分開,由其他人統領。甚至直接原地解散,會不會太殘忍”
此話一出,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
所有的不滿情緒,全被調動了起來。
而這些不滿情緒的矛頭,也全指向了李承乾。
雖然他們都知道改革這件事,只有李世民能決斷,但他們不敢將不滿的情緒表達在李世民身上。
俗稱,柿子要挑軟的捏。
而李承乾,就是他們眼中的軟柿子。
“常何!”
就在眾臣一個個義憤填膺的時候,一直沉默的李世民,忽地開口道:“你有什么想說的,就直說吧!”
此話一出,常何頓時精神一振,也不再去看李承乾,當即朝李世民跪地道:“陛下,恕臣斗膽,臣覺得這樣的改革,士兵們不會答應。邊軍先不說,就說臣麾下的士兵,他們的一切都是朝廷供給的,現在因為改革,一下子沒有了,臣擔心他們恐怕難以接受!”
“是啊陛下!臣的那些士兵拋家舍業,跟了臣好幾年,臣真的不忍心這么對他們啊!”一名將軍哭訴著附和道。
其余眾臣聞言,不禁面面相覷。
心說你們是擔心士兵,還是擔心你們自己的權力會被剝奪?
而這時,又有一名將軍悲呼道:“兵部尚書,我是您的老部下,跟你出生入死多場戰役,您怎么不為我們說一句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