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門外應了一聲。
很快,李世民就大步流星的走進了軍事學院課堂。
“臣等參見陛下——”
眾將見到李世民的第一時間,便立刻朝他行禮。
但李世民的目光卻第一時間被眼前的沙盤地圖吸引了。
只見他感慨似的道:“好東西啊!這東西好啊!”
“呵呵,兒臣參見父皇!”
李承乾也笑著上前行了個禮。
“這是你弄出來的?”
李世民看了眼沙盤地圖,又看了眼李承乾,至今都有些難以置信的問道。
卻聽他笑著點頭道:“是的父皇,這確實是兒臣命人打造的沙盤地圖,從這里可一窺遼東全貌!”
“不錯!果然跟朕記憶中的遼東地形相差無幾,甚至更具體,更形象!”
李世民表示認可的點了點頭,然后才將目光落在眾將身上,肅然道:“遼東的急報,想必你們應該都知道了,區區小國,也敢侵襲我大唐,不可不討伐!”
“這個.”
眾將聞言,不禁互相對視,一臉苦澀。
卻聽李靖率先開口道:“回稟陛下,適才太子與我們分析了高句麗的情況,現在攻打高句麗,并非明智之舉!”
“怎么不是明智之舉?”
李世民臉色一黑,當即回懟李靖道:“難道我們被人都打上門來了,還要忍辱負重?這可不是朕剛登基那會兒!”
“陛下息怒,且聽臣把話說完!”
眼見李世民語氣不善,李靖連忙將李承乾的分析,給他復述了一遍。
直聽得他一愣一愣的,最后也不由陷入了沉默。
隔了好半晌,才見他將目光落在李承乾臉上,蹙眉道:“太子也不支持與高句麗開戰?”
“回父皇,兒臣不是不支持與高句麗開戰,而是不支持貿然與高句麗開戰。”
李承乾正色解釋道:“想必父皇應該清楚,高句麗在突襲我大唐之前,派遣了一名使者來我大唐。”
“這是自兒臣囚禁高延壽,李思遠兩名高句麗使者后,高句麗第二次派遣使者來我大唐!”
“雖然這名使者出使我大唐,有麻痹我大唐的意思。但高句麗不可能不明白,出兵我大唐意味著什么。所以,這名使者按理來說,應該兇多吉少。”
“那么,高句麗為什么還要派他出使我大唐呢?難道只是為了麻痹我大唐嗎?兒臣想來應該不全是!”
“所以,依兒臣之見,不妨先派兵進駐遼東邊境,阻止高句麗南下的勢頭,再等這名使臣來長安,一探究竟,再決定是否對高句麗全面開戰!”
“這”
李世民遲疑了一下,然后環顧眾將,蹙眉道:“你們以為如何?”
“回陛下,臣贊同太子殿下的辦法,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就算我大唐是被動挨打的一方,也要了解清楚具體詳情,才好排兵布陣。否則,倉促迎戰,不一定能討到便宜!”
李靖依舊率先開口道。
但李世民卻沒有接他的話,而是把目光掃向了其他眾將,最終把目光落在了侯君集身上,淡淡地道:“兵部尚書如何看?”
“這個.”
侯君集斟酌了一下,隨即躬身道:“回陛下,臣以為,高句麗罪大,誠當致討,但由誰來討伐,尤為重要。遙想隋朝兩代帝王,皆在高句麗鎩羽而歸。這才致使高句麗狂妄自大,不將我中原王朝放在眼里。”
“故而,兵法有云:兵貴勝,不貴久。真正的勝利是通過一次決戰徹底解決問題的,就像陛下當初在虎牢關大破竇建德一樣!”
“不錯!朕也這樣覺得,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
很明顯,侯君集這番話說到了李世民的心坎上。
他不僅想要跟高句麗開戰,而且還想自己御駕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