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李承乾的分析,包括李靖在內的所有將領,不由面面相覷。
雖然大唐自立國之初到現在,一直與高句麗存在各種外交矛盾,但雙方并未大規模交戰過。
而這些將領,也大多數崛起于隋末,對高句麗的印象,還停留在隋朝時期。
所以,當李承乾一套完整的分析講完之后,他們才清楚的明白了一個事實,為什么隋朝四征高句麗會鎩羽而歸。
因為高句麗可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蕞爾小國,這可是一個擁有完整防御體系的小霸王。
“那依太子殿下之見,我們應該如何對付他們?”
李靖率先從沉思中回過神來,蹙眉凝望李承乾問道。
卻聽李承乾笑道:“高句麗本來是漢朝的四郡之地,只是后來漢朝動亂,以致他們淪為了異域,倘若我們發兵進攻遼東,高句麗必然傾全國之力與我大唐交戰,到時候,再派遣一支海軍,從東萊至平壤,海陸夾擊,攻取高句麗并不是一件難事。”
“只是,現在這個時段,從海上進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在陸地上與高句麗交戰,則會被他們拖入戰爭的泥潭里,就像隋朝四征高句麗一樣,容易鎩羽而歸!”
“這豈不是說,我們拿他們依舊沒有辦法嗎?”
尉遲恭有些郁悶地道:“他們可殺了我們不少人,還劫掠了我們三座城池,這口氣,我是真的咽不下去!”
聽到這話,眾將的臉色也越來越難看,以至于氣氛陷入了一種壓抑的沉默。
想一想后世的滿清想要啃掉這些堅城,花了多少時間。
而現在的唐朝,想要從幽州殺到遼東,其實完全不比滿清花費三十年左右的時間,從東北殺到山海關前的難度要小多少。
更重要的是,此時的高句麗可不是后世的棒子國。
現在的高句麗,經過十幾年的和平發展,已經有了大國氣象。
根據《舊唐書》記載,高句麗滅亡的時候,有六十九萬七千戶。按一戶五口人算,也有約莫三百五十五人。
要知道,此時的高句麗經過了隋朝四征,以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兩朝四代帝王的持續打擊之后,甚至是在李世民征伐高句麗,被打得‘后黃城,銀城皆自拔遁去,數百里無復人煙’的大殘版高句麗。
所以,此時的遼東全局,巔峰時期的高句麗人口,可能多達五百人之多。
五百萬人,哪怕巔峰時期的突厥,也只有三百萬人。
由此可見,高句麗能調動的全國兵馬,少說也有五十萬,而大唐如今的兵力,也不過才六十多萬。
從這里就能夠看出,為什么隋唐兩朝,四代帝王會不予余力的攻打高句麗。
實在是高句麗的地理位置,以及軍事實力,相當于在隋唐兩朝頭頂上懸了一把利劍。
所以,在遼東名義上屬于大唐,實際上盡在高句麗掌控中的情況下,如果高句麗繼續南下,那么
別的先不談,就談華夏歷史。
第一次契丹人從這個地方打了進來,然后占據了燕云十六州,從此北宋只能耗費大量的金銀,組建最強大的禁軍,以免被契丹人殺入華北平原。
畢竟如果讓契丹人殺入華北平原,只需半個月,就能抵達開封,然后被一波帶走。
第二次是女真人,從這個地方打了進來,然后實現了契丹人一直夢寐以求的戰略目標,一波帶走了北宋,造就了靖康之恥。
第三次還是女真人,他們依舊從這個地方殺了進來,然后建立了華夏最后一個封建王朝。
第四次就是小日子了,他們從這個地方,一步一步吞并整個華北,橫掃數省之地。
所以,這就是為什么新國建立,決不允許丑國踏過鴨綠江的根本原因。
歷史的教訓都是血淋淋,自然不能再重蹈覆轍。
那么話又說回來,李承乾真的沒辦法對付此時的高句麗嗎?
答案肯定是有的。
只不過,現在還不是他出手的時候。
因為有一個人,肯定比他還想動高句麗。
“啟稟太子殿下!陛下駕到!”
就在眾將都陷入沉默的時候,門外忽地傳來一道稟報聲。
眾將頓時精神一震,然后齊刷刷地看向李承乾。
卻聽李承乾淡笑道:“快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