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李思遠與高延壽所說,淵蓋蘇文是仇視我大唐的,而高句麗王反而親近我大唐!”
“從這里,父皇和諸位大臣,聽出什么門道了嗎?”
“太子殿下的意思是,這次襲擊我大唐的計劃,很有可能是淵蓋蘇文的主意。而派人出使我大唐的是高句麗王?”李靖率先反應過來似的說道。
李承乾笑著點頭道:“不是很有可能,而是有很大的可能。畢竟主少國疑,權臣當道,你們應該都懂的!”
“這個……”
眾臣一臉緊張,心說我們可不懂。
但李世民卻如醍醐灌頂一般,展顏笑道:“朕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想讓朕親近高句麗王,或者說,支持高句麗王,讓高句麗內部先亂起來,然后在逐個擊破,對嗎?”
“父皇英明!兒臣正是這個意思!”
李承乾笑著行了個禮,又道:“高句麗看似強大,但如果內部不和的話,短時間內或許不會有什么影響,但從長遠來看,絕對會出問題!”
“正所謂,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嗯?”
李靖聞言,雙目一亮,暗道太子還真是兵法奇才,居然連這個兵法精髓都懂。
卻聽他連忙道:“陛下,臣支持太子這個新辦法,只要陛下領軍遼東,高句麗必然全國震動,屆時,陛下再以王道教化示好高句麗王,必定讓高句麗王與淵蓋蘇文矛盾加深!”
“另外,再施展我軍攻打朔方的辦法,以騎兵襲擾高句麗糧倉之地,無需深入,四百里即可。到時候,高句麗國內必定因為缺糧而大亂!”
“哈哈哈!”
李世民聞言,冷不防地大笑了起來。
如果李承乾的辦法是一個引子,那李靖的謀略,絕對是一副主藥,使得他瞬間念頭通達。
“我大唐對高句麗最大的優勢,不是兵源,而是地大物博。一旦我們不斷襲擾遼東,高句麗那數百萬人口的糧食,會損失一大半。如此一來,估計明年餓死的人會超乎想象。”
“那么,我大唐若在這時候出兵高句麗,必定事半功倍。”
“陛下圣明!”
眾將面色大喜,然后異口同聲。
其實,李承乾給出的這個引子,正是他那位好弟弟,唐高宗李治滅高句麗的辦法。
卻聽李承乾又試探著道:“那么,父皇確定要御駕親征嗎?”
“呃,這個……”
原本因為有新辦法對付高句麗而開心不已的李世民,聽到李承乾這話,頓時又心生警惕起來。
雖然李承乾的新辦法,確實很不錯,但一想到自己御駕親征后的隱患,李世民就變得有些猶豫不決。
好在李世民身邊有房玄齡這樣善解人意的大臣。
卻聽房玄齡訕笑道:“太子殿下的新辦法,確實好,但也沒必要讓陛下御駕親征吧,只要陛下派出使者,表示對高句麗王的支持,效果應該也不會太差吧!”
“左仆射若覺得效果不會太差,可以派人去試試,但孤不得不提醒你,機不可失,失不再來。若派去的人把事情辦砸了,這件事的責任,得算在左仆射頭上!”
“啊?這……”
房玄齡聽到李承乾的這番話,嚇了一跳,心說不至于吧!這怎么能算在我頭上呢?我只不過是為了陛下的安全著想啊!
更何況陛下擔心的好像是太子您吧!
似乎看出了房玄齡的窘迫,李世民擺手打斷了他想說的話,又將目光落在侯君集身上,蹙眉道:“兵部尚書如何看?”
“這個……”
侯君集遲疑了一下,然后看了眼房玄齡,又看向李承乾道:“在回答陛下之前,臣想先問太子殿下一個問題!”
“哦?”
李世民眉毛一挑,并再次抬手道:“你問吧!”
“是!”
侯君集應了一聲,然后面向李承乾,行禮道:“敢問太子殿下如何對付薛延陀汗國,或者說,如果薛延陀汗國與我大唐開戰,我大唐該派何人迎戰?”
“這個自然是老夫!”
還沒等李承乾回答侯君集,李靖就率先朝李世民道:“啟稟陛下,臣愿請戰薛延陀汗國!”
“右仆射,你上次回來的時候不是被凍傷了嗎?這次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