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殿下,我們……”
高延壽與李思遠對視一眼,欲言又止。
雖然他們從被扣留在大唐那天開始,就預感自己有一天會成為大唐攻伐高句麗的叛國者,但卻沒有想過會這么快。
因為一場滅國之戰,靠的不是強大的軍事實力,而是強大的后勤補給。
軍事實力再強大,沒有強大的后勤補給,一遇到戰爭陷入焦灼的情況,再強大的軍隊也會失敗。
這也是隋朝四征高句麗失敗的主要原因。
要知道,隋朝第一次征伐高句麗的三十萬軍隊可是隋朝統一天下的精銳之師。
而隋煬帝三征高句麗的軍隊,就算不全是精銳之師,也有百萬之眾。
這樣大規模的軍隊都沒有攻下高句麗,由此可見,高句麗那個地方是真的很難打。
不僅地勢復雜,自然災害頻發,還有高句麗作為扶余人后裔的認同感。
可以說,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在隋朝這邊。
而且龐大的軍隊同樣需要龐大的后勤。
很明顯,隋朝征伐高句麗的國力,絕對是滿足不了百萬大軍的后勤消耗的。
所以,從前車之鑒考量,無論是高延壽,還是李思遠,都不覺得大唐現在的國力能支撐一場滅國之戰。
而李承乾似乎是看穿了他們的想法,又淡淡道:“你們覺得我大唐會像隋朝那樣失敗,對嗎?”
“這個……”
高延壽二人再次對視一眼,卻聽李思遠率先開口道:“以太子殿下的謀略和眼光,絕對不難發現這里面的艱難,就算我們都認可太子殿下火器的強大,但要滅掉一個國家,談何容易!”
“是啊,太子殿下,就算我們愿意幫助您,也頂多為您提供高句麗的地理環境,以及國內的局勢,這些并不能起到滅國的作用!”高延壽也神色復雜的附和道。
“能不能滅國,不是你們說了算,我只是想告訴你們,我大唐不是隋朝,隋朝不能滅的國,我大唐能滅,隋煬帝不能完成的功績,我能完成。總之一句話就是,我的大唐,今非昔比,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李承乾平靜而淡漠地說道:“從今天開始,我要你們加入錦衣衛,培養高句麗細作,半年之內,至少滲透八成到高句麗。”
“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分化高句麗王和淵蓋蘇文,迫使淵蓋蘇文弒君!”
“啊?這……”
高延壽與李思遠聞言,嚇了一跳,心說這怎么可能?!
淵蓋蘇文就算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弒君吧!
卻聽李思遠急忙道:“太子殿下,淵蓋蘇文實力強大,我們是認可的,但要迫使他弒君,恐怕很難!”
“是啊太子殿下,淵蓋蘇文現在已經是高句麗的'大對盧'了,也就是你們中原王朝的丞相,可以說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根本沒必要背負弒君的罵名啊!”高延壽也不太理解的說道。
李承乾則有些好笑的看著他們,戲謔道:“連你們這樣的貨色都敢打高句麗王的主意,想要取代高句麗王。說明高句麗的王權早就衰落到谷底了。那你們憑什么覺得,淵蓋蘇文不敢弒君?”
“還是說,你們小瞧了權力的誘惑?”
“這個……”
高延壽與李思遠聞言,不由尷尬地低下了頭。
卻聽李承乾又淡淡道:“如果你們多讀點中原歷史,就會明白一個事實,那就是臣子的權力一旦達到頂峰,即使你不想更進一步,你底下的人也會推你上去。”
“這也是中原君王最懼怕功高震主的原因!”
“淵蓋蘇文從他父親淵太祚任'大對盧'的時候,就見識過權力的誘惑,現在他又擁有了更大的權力,那么,他與高句麗王的矛盾就不可避免,只要高句麗王首起殺心,他必定反撲弒君!”
“而一旦他弒君,我就可以利用輿論的力量,讓高句麗變成群雄逐鹿的戰場,逐個擊破!”
“這……”
高延壽與李思遠聽完李承乾的策略,整個人都驚呆了。
但李承乾的話還沒有說完。
只見他又似笑非笑的看著二人,悠悠道:“淵蓋蘇文掌控著高句麗最強大的順奴部,但高句麗可有五部,如果我大唐以宗主國的身份,分封五部首領為王,你們說他們還會支持淵蓋蘇文嗎?”
“這這這……”
高延壽與李思遠震驚得無以復加,感覺自己腦子都不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