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個病呢,幾乎李唐皇室的所有人,都遺傳了這個病。
不算宗室,只算皇帝,包括李世民在內,唐高宗李治,唐順宗李誦,唐文宗李昂,唐穆宗李恒等皇帝都患有此病。
所以唐朝年輕早逝的皇帝特別多。
也正因為如此,李治晚年風疾嚴重,才會讓武則天掌權。
畢竟李治當時是皇帝,讓臣子來處理朝政,有皇權旁落的風險,但他又不得不選一個人來分擔他的政務。
對此,李治的選擇其實非常有限。
比如妻子,兒子,信任的太監。
就這三個可供他選擇。
而李治肯定也是熟讀史書的,對于東漢的十常侍干政,肯定也不陌生。
那么信任的太監,自然就被他排除在了權力分享之外。
至于兒子,那就更不可能了。
有了玄武門之變,又有大哥李承乾,二哥李泰的前車之鑒,他瘋了才讓自己兒子掌權。
所以,李治最終選擇了根基相對淺薄,在當時只能依靠自己,且手腕和心機都不錯的武則天。
之所以說武則天根基淺薄,主要還是武則天他爹武士彟死得早,再加上武則天與他的哥哥關系也不好。
可以說,沒有強大的家族做支撐,就沒有外戚干政的隱患。
李治自然天真的以為,武則天的一切都是自己給的,自己既然能給她,就能隨時隨地的收回來。
但等到李治生命的最后幾年,他才發現什么是為時已晚。
因為武則天已經徹底坐大了,即使是他這個皇帝也無可奈何。
所以,李治的敗筆,主要還是身體問題,而非其能力問題。
卻見李世民緩了緩情緒,定了定心神,然后奮力掙開李承乾的攙扶,一把拿起桌上的藥碗,咕嚕嚕的一飲而盡,長舒一口氣地道:“朕還死不了!你休想取而代之!”
李承乾:“.”
李世民:“.”
父子倆互相對視,皆是不語。
片刻,李承乾無奈地嘆了口氣,然后緩緩離開李世民,并淚眼朦朧地道:“父皇如此看待兒臣,兒臣真是百死莫辯!”
“但還請父皇知曉,兒臣從未想過如此大逆不道之舉,也從未想過坑害自己的兄弟姐妹!”
“正是因為兒臣想要有利父皇,有利我大唐的江山社稷,兒臣才會讓魏王就番”
“那稚奴呢?稚奴又是什么原因?他為什么要去海外做大王?”
還沒有等李承乾的話說完,李世民就壓低聲音打斷了他:“這難道不是你的坑害之心?”
“父皇誤會了,兒臣并沒有坑害稚奴,而是想給他更大的舞臺!”
“什么更大的舞臺?”
李世民根本不相信李承乾的言辭,甚至連他臉上滑落的眼淚,都覺得是鱷魚的眼淚。
但李承乾并沒有在意李世民對自己的看法,而是一臉真誠地朝他解釋:“想必父皇應該知道兒臣的野心,兒臣并不滿足我大唐如今的疆域,哪怕是我大唐平定了高句麗,征服了吐谷渾,吐蕃,薛延陀汗國,甚至整個西域,兒臣也不會滿足!”
“所以,兒臣最終的目標,一定是海外之地。”
“雖然兒臣已經在文武大臣那里許諾了未來的分封制度,但周天子分封,也沒有放棄自己的領導地位,我大唐亦然!”
“可是,大唐本土距離海外之地有多遠,想必不用兒臣細說,父皇也明白,那是相當的遠!”
“如此遠距離的領導,大唐皇帝能控制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