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
“啟稟陛下!兵部尚書侯君集求見!”
就在長孫無忌準備再說兩句的時候,門外忽地傳來一道稟報聲。
只見李世民微微蹙眉,旋即沉聲問道:“何事?”
“回陛下,據兵部尚書所言,好像是因為高昌國那邊的事!”
“高昌國?”
李世民下意識與長孫無忌對視一眼,只見長孫無忌也一臉疑惑,于是擺手道:“讓兵部尚書進來!”
“是!”
門外應了一聲。
很快,侯君集就大步流星的走了進來:“臣,參見陛下!”
“嗯,侯尚書免禮!”
李世民點了下頭,旋即直接問道:“朕適才聽聞,高昌國那邊有事發生?”
“回陛下,確實有事發生,臣剛剛接到長安那邊的消息,高昌國意欲對我大唐開戰!”
“你說什么?!”
李世民瞪大眼睛,不由滿臉詫異地道:“那麴文泰是瘋了嗎?還是老糊涂了,居然敢對我大唐開戰?”
“回陛下,事情是這樣的,前段時間,高昌國因為焉耆國與我大唐修路的事情,對焉耆國不宣而戰,致使焉耆國損失慘重,而焉耆國國王則馬不停蹄的跑到長安,讓我大唐主持公道,當時陛下因為遼東的戰事,無暇顧及,就讓內閣去處理。”
“而內閣經過商議后,決定還是太子處理比較穩妥,因為焉耆國與我大唐簽訂的軍事同盟條約,是太子主張的。”
“可是,太子聽聞焉耆國的事情后,大為惱怒,并讓高昌國國王麴文泰親自來大唐給個說法,并賠償三倍糧草.”
“等下,這賠償三倍糧草是怎么回事?”
還沒等侯君集說完,李世民就好奇地打斷了他。
卻聽侯君集耐心解釋道:“據太子那邊傳來的消息,好像是西域同盟軍的糧草,被高昌國,還有西突厥劫掠了,而且整整劫掠了六次.”
“這”
聽到這話,李世民與長孫無忌不由面面相覷。
難怪李承乾會惱怒,這高昌國和西突厥的膽子是真的大。
也幸虧李承乾不是一個沖動的人,否則以李承乾的脾氣,非要滅了這兩國不成。
但現在的問題是,明明是高昌國,還有西突厥挑事,大唐因為顧及其他戰場,沒有跟他們一般見識,怎么他們還越跳越歡了?
卻聽侯君集仿佛看穿了李世民二人的疑惑一般,又道:“高昌國之所以意欲與我大唐開戰,是因為高昌國國王麴文泰,不僅沒有親自來大唐,而且還派了一個十分低微的小官來羞辱我大唐。說什么‘蒼鷹在天上飛翔,野雞在荒草中躲藏,貓在唐間悠游嬉戲,鼠在洞里偷吃東西,各得其所。難道就不能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天地嗎?’
后來經內閣眾臣解讀,這是根本沒將我大唐放在眼里。故而,內閣眾臣一致認為,這是宣戰的挑釁!”
“豈有此理!”
李世民聽到這話,也忍不住勃然大怒:“為惡不誅,善何以勸!明年發兵攻打高昌國!”
“陛下息怒,我大唐目前已經在多線作戰了,再對高昌國作戰,恐怕對我大唐不利啊!”長孫無忌連忙道。
李世民一個冷眼掃過去:“難道你要我大唐在撮爾小國面前,丟盡顏面嗎?”
“不是的陛下,臣的意思是,不如將此事交給太子,讓太子去處理,反正之前也是太子讓麴文泰給一個說法的”
“趙國公這話,恕在下不敢茍同!麴文泰拂的是我大唐的面子,也是不給我天可汗面子!理應由陛下處理,如果再讓太子去處理,那麴文泰回一句,你大唐難道是太子做主嗎?這不是更加羞辱我大唐和陛下了嗎?”
“你!”
長孫無忌臉色一變,不由怒視侯君集:“你在胡說八道什么?!此事怎么能這樣想!?”
“不是在下想得冒失,而是高昌國的狂妄,趙國公沒理解!”
侯君集面對長孫無忌的怒視,表現得非常平靜,只聽他淡淡道:“什么老鷹在天上飛,野雞在草中藏,各有各的活法,說白了就是,勸我大唐別多管閑事!這樣狂妄的言論,不正是證明麴文泰已經做好最壞的打算了嗎?如果我大唐與高昌國開戰,他會奉陪到底!”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我大唐還不跟高昌國開戰,還有何臉面主導西域諸國?”
“可是,現在的情況,你又不是不了解,我大唐不宜多線作戰,而且,薛延陀才剛剛覆滅,大軍需要在當地穩定局勢,就連太子也沒有貿然覆滅吐谷渾,而是在伏埃城穩定局勢,怎么能再次遠距離作戰呢?”
長孫無忌據理力爭道:“更何況,高昌國的背后還有西突厥,我大唐根本沒有那么多軍隊和糧草,開啟滅國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