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忌.”
目送楊師道與云端離開后,李世民不由無奈地嘆了口氣,旋即扭頭看向身旁的長孫無忌,悵然若失地道:“你說朕現在該怎么辦?”
“朕現在是越來越理解朕父親了,想必當年的朕與他,就像現在的朕與承乾,他真的越來越優秀了啊!”
這是李世民第一次承認李承乾的優秀,也是第一次認識到李淵當年的艱難。
一個天策上將的兒子,一個無敵戰神的兒子,帶來的結果是一樣令人坐立難安的。
只見長孫無忌也深深的嘆了口氣,道:“要不,還是與太子和解吧,讓他真正行使他太子的權力,您看如何?”
“可是朕不甘心啊,朕才三十多歲,你知道朕有多少想做的事,還沒有做完嗎?”
“臣”
長孫無忌張了張嘴,欲言又止,最后還是忍不住道:“其實,陛下可以和太子商量著做你想做的事,父子同心,難道不好嗎?”
“呵,商量著做,朕弒兄殺弟,逼父退位,換來的就是這樣的結果嗎?”李世民冷冷一笑,旋即一臉陰沉地盯著長孫無忌,又道:“當初你勸朕八百人就八百人的勇氣,去哪了?”
“可是陛下,今時不同往日,我們現在站的位置是太上皇的位置.”
“什么太上皇!?朕永遠不可能做太上皇!”
還沒等長孫無忌把話說完,李世民就炸毛了,只聽他殺氣十足地強調道:“朕告訴你,永遠不可能!”
“這”
長孫無忌頓時語塞。
氣氛也隨之變得凝重起來。
其實,李世民的心情,長孫無忌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所謂的精神勝利法,也就騙騙自己而已,哪里能夠當真。
畢竟問題擺在那里,如果不去解決,只會讓問題越來越嚴峻,真到了問題不能解決的時候,恐怕就是下一次玄武門了。
而且,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李承乾的勝算,正在越來越大。
雖然李世民在軍事才能這方面,肯定是要強過李承乾的,但在武力值,以及軍備方面,絕對是要遜色李承乾的。
所以,父子倆真的走到不可挽回的那一步,首先需要解決的是威望和大義這兩方面的問題。
而威望和大義,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李承乾是兩樣都不占優勢的。
畢竟這個社會的道德標準擺在那里,忠孝仁義。
哪怕李世民曾經將這個道德標準踩在腳下摩擦,也不能否認這個標準的巨大作用。
所以,從這兩方面的問題去分析,李世民可以說,已經立于不敗之地了。
除非他把李承乾逼急了,破罐子破摔,就要走他的老路。
但以他對李承乾的了解,以及他的政治覺悟,是不可能把李承乾逼急的。
所以,現在的情況就是,必須要想一個切實有效的辦法,壓制李承乾的成長。
盡管他之前已經試過很多辦法壓制李承乾了,但每一次都會讓李承乾絕地反擊,甚至變得更強。
這也是他惆悵的主要原因。
“你說,朕如果現在削去他的兵權,會怎樣?”
沉默了半晌,李世民忽又沉沉地開口道。
卻聽長孫無忌連忙道:“陛下千萬別這么做!”
“為何?”
“不是,陛下您想想,太子目前正在為大唐開疆拓土,穩定邊陲,本身并沒有什么問題。而您若因為擔心太子勢大,削去他的兵權,這不是昏君所為嗎?”
“你說什么!?”
“陛下息怒,且聽臣把話說完,當初白起攻打趙國,樂毅攻破齊國,都是因為君主擔心他們勢大,才下令他們半途而廢,這也為以后的秦趙戰爭,燕齊戰爭,留下了不必要的麻煩。”
“難道陛下想要我大唐邊陲永不安寧嗎?”
“這個.”
李世民遲疑了一下,然后有些煩躁地道:“那你說怎么辦?朕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那逆子坐大,然后回來逼迫朕吧?朕說了,朕不是太上皇,朕絕不允許這樣的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