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遼東地區出現了難得的好天氣。
仿佛是天公在作美,李世民的心情非常好,不僅穿上了天策上將盔甲,還讓每個將士都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盔甲,準備以全新的面目,展示正義之師的風采。
畢竟只有正義之師,才會讓敵軍不戰而降。
另外,白巖城的投降,也為第一階段的遼東之戰,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因為遼東城攻破后,白巖城再投誠,高句麗的外部大門就已經打開了。
這對大唐來說,絕對是一個超級里程碑。
畢竟這是隋朝兩代帝王,隋煬帝楊廣百萬大軍都沒有做到的事。
怎么能讓李世民不高興呢?
“呵呵.”
李世民騎在他那青騅馬上,已經不知道笑了多少回了。
而兩側的其他將領,也是如沐春風,與有榮焉。
唯獨長孫無忌,時不時的眉頭緊鎖,不知道在想什么。
此時,距離白巖城還有不到五里,李孝恭笑著看了眼李世民,又看了眼白巖城方向,道:“白巖城一投降,我們正好可以休整一段時間,等明年開春,再一舉攻破平壤,陛下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覆滅了高句麗,真是可喜可賀啊!”
“誒,孝恭,現在說覆滅高句麗還早!不過是區區白巖城罷了,算不得什么的”李世民謙虛的抬手示意了一下。
但身旁的李道宗卻不以為然地道:“陛下怕是小瞧了您的威名!如今雖是這區區白巖城投降,豈可知,下一個白巖城不是平壤呢?”
“哈哈哈!”
聽到這話,尉遲恭不禁朗聲大笑:“如果咱們真是這一路受降下去,那簡直不要太好了,這可比太子威風多了!”
“是啊!我聽說太子都快滅了兩國了!”程咬金也隨聲附和道。
然而,隨著他們的話音落下,周圍的氣氛漸漸就變得有些尷尬了。
因為離得近的文武大臣,明顯得感覺到李世民的氣壓有些不對,暗罵這兩個老匹夫,哪壺不開提哪壺。
雖然李世民一直都沒有在眾臣面前表現出對李承乾的忌憚,但只要眼睛不瞎的人,都能看出李承乾給李世民的壓力。
畢竟曾經的大唐,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
當初李世民在外面打仗,連戰連捷,傳到長安的時候,李淵和李建成,還有李元吉,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坐立難安。
特別是李淵,不止一次派遣自己的心腹,前往李世民的軍中監視他。
到最后,李世民更是到了封無可封的地步。
那么,李淵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無非是擔心李世民想要更進一步,于是盡可能的將一切都給他,讓他貴不可言,富可敵國。
然而,即使是這樣,李世民最后還是走到了玄武門那一步。
這可是前車之鑒啊!
大唐根本就不允許有這么牛逼的人!
否則大唐皇帝一定會寢食難安,就算是李世民也不例外。
因為他就是前車之鑒的前車。
他比任何人都了解一件事,當你足夠優秀的時候,你不想進步,有的是人逼你進步。
而李承乾的東宮,也匯集了一套不亞于當年秦王府的班底。
甚至那東宮六率,比當年秦王府那八百人,不知道強了多少倍。
敢問在這樣的情況下,再加上李承乾不斷積累的戰績,李世民能不忌憚嗎?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所以,原本歡樂的氣氛,因為尉遲恭和程咬金兩個老匹夫,頓時變得有些沉悶。
而尉遲恭和程咬金兩個老匹夫,卻置若罔聞,自顧自的討論起了白巖城的動向。
“誒,你說老程,按照咱們中原的禮儀,投降是不是要隔著幾里開始迎接啊?怎么這高句麗一點規矩都沒有?他們不是一直崇尚我中原文化嗎?”尉遲恭一口氣問了三個問題。
程咬金被這三個問題問得一愣,然后沒好氣地道:“我哪知道什么中原禮儀,我就一個大老粗。我只知道,當初在瓦崗寨的時候,李密那家伙是隔著老遠去招降的,搞得老夫我很不自在,以為咱們是去投降的!”
“哈哈哈!”
尉遲恭朗聲大笑,然后打趣道:“那你后來投奔王世充,他有沒有隔著老遠去招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