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氣氛愈發緊張,房玄齡輕咳一聲,適時地打斷了眾臣的爭論,沉聲說道:“諸位,我們還是先仔細審視這份名單吧!待看完后再提出疑問也不遲。”
眾臣聽罷,雖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暫時按下不滿,低頭認真查看名單。
馬周三人亦迅速翻開手中的名單,逐行細讀。
名單冗長,列滿了密密麻麻的有功之臣姓名。
待眾臣閱畢,房玄齡再次開口:“諸位,名單已閱,有何見解,請暢所欲言。”
“左仆射,這份名單中,以益州官員為主,這是為何?”
一位御史臺的官員率先提出質疑,引得不少大臣紛紛點頭贊同。
房玄齡卻面色不改,解釋道:“此次提前封賞,是蜀王向陛下上奏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督辦糧草事宜!”
“想必你們應該知道,遼東戰場的大部分糧草,都是益州那邊籌集的,而當地的官員,也是盡心盡力,沒有一次延誤戰機,總是提前將糧草運送到遼東!”
“故而,陛下對益州那邊很是滿意,才答應蜀王的上奏,對當地官員提前封賞。”
“既然這次封賞的目的是為了益州那邊的官員,為何還要整理其他官員的名單?”馬周皺眉問道。
劉洎卻冷笑道:“陛下可不會厚此薄彼,賞賜了這個,不賞賜那個,要賞賜就一起賞賜!”
“對啊!我可聽說了。同樣是舍命搏殺,太子賞賜了甘州軍,卻不賞賜涼州軍,甚至連他的東宮六率都沒有賞賜,不知道這算不算厚此薄彼呢?”另一名御史附和道。
“我說你是不是有病?!”
孫伏珈怒了:“怎么什么事都扯到太子?有本事你就去太子那里當面說!?”
“你!”
這名御史被懟得欲言又止。
要他在李承乾面前說,他怎么敢啊?
當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可是殺了好幾名御史的!
然而,他不敢說,劉洎卻敢。
只見劉洎當即板著臉道:“太子做的事,本來就不符合流程,即使太子當面,本官也要說!”
“那你就去找太子說啊!在這里老是扯太子做什么?”岑文本也有了些火氣。
卻聽一旁的于志寧道:“岑司長這話有些過了,我們作為朝廷大臣,難道連說話的權利都沒有了嗎?”
“是啊!岑司長,你是管理新聞司的,你們新聞司的報紙,不是倡導言論自由嗎?我看有報社的編輯,連我們吏部的考核制度都要發表意見,按理來說,這是不應該的。”
高士廉忍不住道:“但是,陛下一直都說要廣開言路,老夫不也接受了他們的意見嗎?”
“不錯!我們覺得太子做得不妥,才會提出意見,并沒有對太子不敬,你們這么激動做什么?”
“太子乃一國儲君,國家的未來,我們作為臣子,勸諫難道不是本分嗎?”
“陛下常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太子豈能忠言逆耳?”
聽到越來越多的人議不對題,孫伏珈終于忍不住站了起來,環顧眾臣道:“我看今天這會,有沒有我們,都不重要,那本官就先行告辭了!”
說完這話,一拱手,直接就抬步往門外走。
緊接著,馬周,岑文本,包括其他東宮一系的官員,也跟著走了出去。
“這”
一時間,中立派大臣無不面面相覷。
而劉洎等李世民一系的大臣,則冷眼旁觀。
特別是房玄齡,既沒有開口阻止,也沒有多說什么,只是淡淡地道了一句:“現在開始投票吧,將此次封賞的主要官員投出來,由老夫上奏陛下!”
聽到這話,眾人不由心頭一突,然后下意識看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