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高麗不過是蒙元養著的一條狗而已!
大人打架,狗竟然跑出來狂吠咬人,豈能容你!
“等修好了港,弄好了船,高麗人,你們的好日子就來了。”
來到海港附近的一處小土坡上,遠眺大海。
一群鯨魚自遠處海面上游過,不斷噴吐的水柱,觀之甚是有趣。
幾個讀書人,還待吟詩應景,卻是聽見林道開口“一頭鯨魚幾十萬斤的肉,餓肚子的時候,沒人想著去捕魚?”
眾人面面相覷。
施耐庵出列行禮“明王,井魚體大如山,力能拖船,不易捕獲。”
井魚,就是鯨魚。
這時代的人認為,鯨魚頭頂有一口能噴水的井,所以叫井魚。
而且還認為它喝下海水,從頭頂的井口就能噴出淡水,就像是海中的水井。
“體大如山?”
“越大越好啊。”
“個頭越大,肉也就越多,營養也就越是豐富。”
“力能拖船?”
“因紐特人劃著獨木舟,都能獵殺鯨魚,我們做不到?”
林道心中盤算了一番“要加大捕魚力度,海里這么多的肉,與其眼睜睜的看著爛掉,還不如撈起來吃掉。”
工業化捕撈之前,海洋里的魚類資源極為豐富。
陸地上鬧天災餓死人的時候,海量的食物在大海之中,卻是撈不出來。
別人沒辦法,甚至不知道,可林道看的明白,而且有辦法。
“港口建設要加快。”
“我去弄一批能出海捕魚的海船來。”
“還有漁獲加工廠的設備物資。”
“傳令給張士誠,讓他們兄弟先來管理捕魚的事,外加訓練水手。”
“等到海上船隊建成,立刻就有足夠的人手去用。”
“至于船隊兵員,從沿海的漁民之中征召,以后沿海各地都要征召,不能只招一個地方的。”
“讓他們先捕魚,以后再轉船隊,轉水師。”
林道的行動力很強。
回到現代世界后,就開始查閱資料訂購物資。
海魚捕撈這一塊,現代化的漁船不行,沒人會用。
不過捕魚用的工具倒是可以買。
最好用的,就是拖網。
以古代漁場里的魚類密度來說,一拖網下去,幾百幾千斤都不成問題。
當然了,相應的拖拽組件也是要有買。
沒有電機與吊車,全靠人力的話,就得依靠滑輪組件。
而且船速也是問題。
外加船上的儲存等,照搬現代世界是不可能的。
萬能的網友們,給出的解決方案是,近海捕撈。
也就是早上去,晚上回來。
可以通過硝石制冰,提供部分冷藏功能。
為了加快速度,還可以外掛柴油機螺旋槳推進。
靠了岸,立刻進行分類處理。
至于捕鯨,那就簡單多了。
直接買捕鯨用的射槍,固定在中型漁船的船頭上。
射中鯨魚后耗死鯨魚,捆綁牢固一路拖回海港去。
岸邊設置滑輪組拖拽鯨魚上岸,立馬開始分割處理。
小魚雜魚直接做魚露。
中型大型的魚,處理了做成咸魚。
鯨魚的話,腌制風干外加熬煮成油膏。
口感什么的別去多想,饑荒歲月里,能有口肉吃就是無上的美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