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范文正公貶謫鄧州,雖未親見,卻在憂苦之中寫下《岳陽樓記》,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也是很多年前,仁宗治下,嘉佑二年的科考,名耀后世的“千年龍虎榜”,其中有一位名叫張載的進士。
他后來題下了橫渠四句,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大宋積弱,慣死了文人。
但不得不承認,這也是一個思想火花迸射,文明華章璀璨生輝的時代。
當然,趙孝騫自問沒那么高尚,活了兩輩子,覺悟也不見得多高,仍舊是酒色財氣的凡夫俗子。
但此刻他被萬民跪拜,心中仍克制不住地穿過一股暖流。
欣慰,意外,同時也有些慚愧。
反貪的主意確實是他向趙煦進諫的,但他的初衷其實不是為生民立命。
趙孝騫是個務實的人,他的所作所為只是為了解決問題。
解決趙煦的問題,解決大宋的問題。
慚愧的是,他不可避免地站在了統治者的立場上,解決城外流民的問題也只是為了消弭不安定的隱患。
此刻面對萬民跪拜,趙孝騫委實有些羞愧。
陳守來不及阻攔,趙孝騫已跳下了馬車,親手扶起了老者。
“莫拜我,也莫謝我,我擔當不起,爾等若要拜謝,不如面東拜謝官家,拜謝皇恩吧,是官家下的旨意,才為你們掙得了活路。”
說完趙孝騫率先面朝皇宮方向,雙膝拜了下去。
流民們見狀也紛紛朝皇宮三拜。
被萬民跪拜這件事要處理好,否則難免被朝臣參個“邀買民心”的罪名,這個罪名可不小,趙孝騫擔不起。
大家一起朝大宋官家而拜,這就妥了,一切皆是皇恩浩蕩。
起身后,趙孝騫朝老者道:“安心等著朝廷給你們分配土地,以后好好種地,日子終歸有奔頭的。”
老者顫巍巍地行禮:“坊間有人說,朝中出了貪官,貪了治河的錢,草民不敢揣問天事,只知道是世子您仗義執言,向官家進忠諫,抓了貪官,給我等草芥之民分了土地。”
“您就是我等的活命恩人,草民等必將為世子您立長生牌位,日夜香火供奉,您這樣的善人,理應長命百歲,福澤萬代。”
趙孝騫哈哈一笑:“大可不必,我不信這個的,諸位莫耽誤了用飯,日子過好了比什么都強。”
與流民們聊了一陣后,大家也知不可誤了世子的行程,于是在老者的指揮下,流民們默默地讓出一條道。
趙孝騫與眾人行禮后登上馬車,陳守等禁軍護送馬車繼續朝前行去。
流民們站在道路中間,默默地目送馬車走遠,直到馬車消失在視線內,流民們仍未散去。
馬車內,狄瑩突然雙手勾住趙孝騫的脖子,勒得他喘不過氣來。
“松手!死了死了!”趙孝騫奮力掙扎:“有病啊你。”
狄瑩松手:“你好厲害,嘻嘻!”
趙孝騫:“不嘻嘻。”
“橫渠先生說的‘為生民立命’,你做到了,感覺如何?”狄瑩的眼睛熠熠生輝。
“橫渠先生”是世人對張載的尊稱,當年橫渠四句語驚天下,張載的一句話,為后世千年的讀書人立下了明確的目標,而張載也隨之被天下的士子奉若神明,甚至有人稱他為“張子”。
狄瑩也是自幼讀書,自然是知道張載和橫渠四句的。
趙孝騫微笑:“感覺挺好的,剛才腦子里一直回蕩著一個聲音……”
“什么聲音?”
“功德+1,+1,+1……”
趙孝騫含笑嘆了口氣,道:“從今以后,你要好好鍛煉身體,爭取活到死啊,我有功德加持,不出意外的話,我這輩子活一百二十歲問題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