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孝騫一顆心頓時涼了半截兒。
說得那么嚴肅,表情那么莊重,跟特么清明節祭祖似的充滿了儀式感。
結果你不賞錢?
不賞錢賞什么?官職?爵位?
老實說,趙孝騫如今的宗親世子身份,已經算是非常尊貴了,頭上的官職爵位多了,其實并不是一件安全的事,無可避免引來很多人不善的目光。
如今又是新舊兩黨爭斗之時,趙孝騫刻意不參與,對朝堂權力中樞也躲得遠遠的,任何朝政都不發表自己的意見,就是因為他不想引人矚目,被人圈踢。
“官家,臣是宗親子弟,官家任臣官職已是破例,別的封賞還是免了吧,臣恐惹朝臣非議,令官家為難。”趙孝騫小心地權道。
趙煦搖頭,道:“有功不賞,朕如何取信天下?子安可知你造的燧發槍,對我大宋社稷有著怎樣的意義?說是定國安邦亦不為過,如此功勞若是不封賞,日后哪個朝臣還會為朕盡心辦事?”
頓了頓,趙煦加重了語氣,道:“更何況,子安是我趙氏宗親,是自家兄弟,是朕信任的人,若連對自家兄弟都刻薄寡恩,朕何顏面對趙氏列祖列宗?”
趙孝騫睜大了眼半晌沒說話。
祖宗都被抬出來了,教他怎么說?
“呃,臣……叩謝天恩?”趙孝騫試探著道。
趙煦笑了:“朕還沒說封賞什么呢,你就叩謝了?”
沉吟片刻,趙煦緩緩道:“我大宋宗親之爵位,是不可世襲的,這一點你想必清楚。”
“是的,臣清楚。”
這是實話,大宋的爵位有點奇葩,與別的朝代有很大的區別,那就是爵位不世襲,受益者只有本人。
包括皇帝的親兒子在內,出生后也不是立馬就封這個王那個王,很多都是到了成年以后才封爵,封的爵位也不是親王,而是某某侯,某某國公,郡公什么的。
等到皇帝駕崩了,下一任皇帝即位,或是國家有什么天大的喜事,皇室特意開恩,皇子和宗親才有晉升爵位的可能,從某侯某公升為某郡王,某王。
趙孝騫的父親趙顥也是如此,趙顥是英宗次子,正兒八經的皇子,最初被封的爵位也只是安樂郡公,后來晉為祁國公,再進東陽郡王。
直到英宗崩逝,神宗即位,作為皇帝的親弟弟,趙顥才被晉封為昌王,然后半輩子被屢次改換爵號,從這個王改成那個王,直到今日,“楚王”的爵號才算穩定下來。
而趙孝騫,外人一直尊稱他為“世子”,實際上這個世子只不過是稱呼。
哪怕趙顥一脈只剩他這一根獨苗,哪怕趙顥明天就突然蹬腿暴斃,趙孝騫也不可能立馬就能繼承“楚王”的爵位,而是從某侯或是某公開始,一步步打怪升級。
現在,趙煦要給他的封賞,便是實實在在靠他自己的本事得來的榮譽和地位。
與是否宗親無關,這是趙孝騫個人的真本事。
趙煦沉思半晌,道:“爾父楚王,最初受封‘安樂郡公’,子安可知‘安樂郡’在何處?”
趙孝騫想了想,道:“在燕云以東。”
趙煦點頭,道:“不錯,安樂郡,曾屬于燕云十六州的云州,當年英宗先帝封爾父此爵,亦是有一些念想的,可惜,我大宋自澶淵之后,已失燕云十六州,近百年陷入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