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破西夏都城的戰功被人反復傳頌,報捷奏疏上都沒寫的細節,勾欄院說書的和青樓飲酒的文人們卻說得身臨其境,好像趙孝騫攻破都城時,他們就在現場旁觀,連趙孝騫騎馬入城時的姿勢都一清二楚。
紅的不僅是趙孝騫本人,還有他曾經作過的詩詞。
趙半闕并非浪得虛名,本就名滿天下,如今他的詩詞更是被汴京的文人們爭相傳誦,各家青樓的姑娘們琵琶都快彈冒煙了,唱的都是趙孝騫作的詩詞。
風流俊朗,文武驚世的楚王世子形象躍然而生,令汴京無數閨秀暗暗傾心。
至于立功當事人的楚王府,還有趙孝騫母親馮氏的芳林園,兩座府邸更是瘋狂歡慶。
趙顥回府后當即大肆賞賜下人,難得大方一回,每名下人賞錢一貫,然后趙顥哈哈狂笑鉆進后院,與侍妾們一同放了幾發歡慶喜事的禮炮,放得趙顥兩腿發軟,三天沒出門。
…………
西夏,夏州城。
三天三夜的奔波,趙孝騫座下的馬兒都快跑斷腿了,將士們終于趕到了夏州城,與章楶所部兩萬兵馬會師。
汴京城的文人百姓們還在為他的勝利大肆慶祝時,沒人知道趙孝騫有多難過。
攻破西夏都城,等于捅了馬蜂窩,從興慶府到夏州這一路上,西夏軍瘋了似的對趙孝騫所部圍追堵截,誓要將這惡賊斬于馬下,消我西夏都城被破之奇恥。
于是,西夏這片土地上,趙孝騫成了眾矢之的,人人得而誅之。
這種如過街老鼠般的待遇,實在不好過。
火槍兵才五千,并非天下無敵,當敵人幾萬幾萬地沖過來,除了跑沒別的選擇,誓死不退什么的,趙孝騫根本沒考慮過。
占了那么大的便宜,敵人如此瘋狂追殺也能理解,畢竟攻破都城的性質,比刨了他們家祖墳還嚴重,人家不跟你拼命才怪。
面對數萬敵人的圍追堵截,而且擺出決一死戰的架勢,趙孝騫麾下才五千人馬,不跑那不是有病嗎?
明明才幾百里的路程,趙孝騫為了躲避追殺,率部不得不跑了三天三夜,總算甩脫了追兵,趕到夏州城。
從夏州城的名字就知道,這是西夏的城池。
當初分兵時,章楶所部十二萬大軍便是以夏州為圓心,向四面八方分散而擊,而章楶則獨領兩萬兵馬坐鎮夏州,隨時策應馳援各方。
兩國交戰已一個多月,但已呈膠著對峙之勢。
章楶分兵了,梁太后為了應付宋軍的分兵,她也不得不分兵追擊,以至于明明章楶所部兩萬兵馬,與駐于洪州的梁太后所部只有數百里,兩軍卻相安無事,大半月以來維持著微妙且神奇的平衡。
今日趙孝騫率五千兵馬至夏州,與章楶會合,最高興的莫過于章楶本人了。
攻破都城的軍報,章楶比趙煦更早知道,得知西夏都城竟然被趙孝騫破了,章楶作為一軍主帥,竟然破天荒地違反軍法,偷偷在帥帳中痛飲了一壇酒,然后掩面痛哭不止。
戍邊多年,沒人比他更期待這場勝利,等太久了。
趙孝騫的這份捷報,算是對他多年兇險辛酸的戍邊生涯有了一個交代。
死亦無憾矣!
親自站在城門外,章楶將趙孝騫親自迎進城。
看著風塵仆仆一臉疲憊的趙孝騫,章楶用力拍了拍他的肩,眼神里不僅有欣賞,還有濃濃的感激,甚至還有幾分崇拜。
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兒,居然崇拜一個十八歲的小伙子,奇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