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不信,你只要對外說不想當皇帝,燕云邊軍立馬兵變,你麾下那些將領個個桀驁不馴,只有你能治住他們,你若不當皇帝,他們會把大宋歷代帝王的陵墓都刨了。”
趙孝騫苦笑:“這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自己不想干,但人和事會推著你干,不干都不行。”
趙顥瞪了他一眼,道:“別人做夢都想要的至尊位子,到了你這里卻棄如敝履,你說你是不是矯情?”
趙孝騫嘆了口氣,道:“好吧,當皇帝也行,但我登基后,免不了還是要常年御駕親征,我的目標是滅亡遼夏,而不是在汴京城里享福,父王能理解吧?”
“只要你當了皇帝,想干啥就干啥,誰敢說半句不是?騫兒啊,若不想被內部的人和事掣肘,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徹底控制朝堂,能徹底控制朝堂的人,這世上只有皇帝。”
“你畢生的志向也好,使命也好,都要建立在這個基礎上,才能一遂平生之志。”
趙孝騫笑了笑,道:“好吧,當初爭這個位子,是因為我們全家想要活下去,如今已經能活下去了,當皇帝這件事,以后就當它是我的工作,地位權力都不去管它,把工作做好就算稱職了。”
趙顥點頭:“你能這樣想,這輩子你一定不會是昏君,這樣的心態,古往今來的帝王無一人有過。”
頓了頓,趙顥又道:“明日起,朝堂民間會生起輿論,立賢不立嫡長的呼聲會越來越高,當聲勢到了一定的程度,你被朝臣推舉為新君也就順理成章了。”
趙孝騫意外地道:“父王什么時候做的?”
趙顥冷笑:“這兩日就看你威風八面號令千軍萬馬了,你以為我光顧著逃命,跟太后戀奸情熱,沒干別的事?”
趙孝騫舉杯:“父王高明,老謀深算。”
趙顥滋溜一口,道:“至于先帝的那兩個兄弟……”
說著趙顥冷笑起來:“我已派人日夜盯著他倆,呵!兩個不到十六歲的小崽子,若敢生出什么不該有的心思,他們這輩子算是到頭了。”
“父王,這兩人不能死,不然吃相太難看了,對咱們日后不利。”趙孝騫嚴肅地道。
趙顥笑了:“他們不用死,他們會主動跪下。”
…………
汴京的大街小巷果然造起了輿論。
輿論說得很直白,先帝的兄弟大多平庸,甚至有惡毒之人,若以祖制推舉新君,大宋社稷必危。
立嫡長不如立賢,很樸實易懂的道理,讓賢明的人當皇帝,心懷仁義,眼光長遠,這樣的人終歸不會對百姓太差。
朝廷這數十年來的新政舊法反反復復,也該到收拾一下的時候了,不然最后苦的終究還是百姓。
若是平庸的人當皇帝,不可能改變現狀,唯有賢明之主,才有可能打破如今的局面,讓天下的百姓喘口氣,從新政和舊法的反復中掙脫出來。
道理說得很淺顯,而且事關大宋每一個百姓和家庭未來的命運。
散播這些傳言和話語的人,顯然是花了心思的,嫡長與賢明,利弊說得非常清楚,而且與每一個百姓的命運休戚相關,任何人都無法置身事外。
數日之內,市井坊間關于立賢的呼聲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