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兩個小屁孩吃飯喝酒,樂趣在哪里?
趙孝騫完全沒樂趣,以前跟各方大人物吃飯喝酒,除了談正事以外,偶爾也說點前世的葷段子,說點男人女人的風花雪月。
說的人,聽的人,都興高采烈,一個個眉飛色舞,把褲襠里的那點事兒說出了花兒,最后賓主盡歡,各自回家,趁著興起在自己婆娘身上使勁。
可現在面對兩個未成年的小屁孩,趙孝騫實在不知找什么話題聊天。
葷段子和男女之事是不適合說的,有點為老不尊的感覺。
也不方便關心他倆讀書的事,萬一他們對圣賢經義有啥不懂的地方,拿出來問他,這不就露怯了嗎?
趙孝騫除了前世背了一些詩詞外,圣賢經義是一竅不通啊。
左思右想,要不還是給他們現場即興賦詩一首吧。
“大炮開兮轟他娘”,好詩!
既能展現文采,還能對這倆小屁孩起到威懾作用。
趙孝騫這頭胡思亂想,另一頭的燕王和越王卻是戰戰兢兢。
今日莫名其妙被趙孝騫邀請赴宴,二人接到請柬的那一刻都嚇壞了。
他們不知道趙孝騫打著什么主意,論交情,二人和趙孝騫以前基本沒有交集,更別說交情了,今日突然叫他們赴宴,肯定不是為了給他拜壽。
如今的趙孝騫如日中天,朝野間的聲望幾乎到了頂峰,二王甚至還聽到很多傳聞,未來大宋的皇帝十有八九便是他了。
現在朝會上每日還在進行大禮議,群臣討論該立嫡長還是立賢,明眼人其實都看出來了,所謂的大禮議不過是個形式,是為了給趙孝騫的登基做鋪墊。
大禮議還沒結束,但聰明人都已經知道了結果。
今日趙孝騫相邀的目的,二王雖然年幼,但心性已然早熟,隱隱清楚他的用意。
此刻銀安殿在座的三人,都跟大禮議有著直接的關系。
其中兩人是群臣口中的“嫡長”,而剩下的一人,是群臣口中的“賢明”。
立嫡長還是立賢明,朝會上爭執不休,但在這楚王府銀安殿內,三人的相處卻是無比的和諧。
“燕王,越王,說來我們也算是宗親兄弟,都是趙氏皇族中人,以前我忙于戍邊,久居于邊塞,與汴京的宗親兄弟疏于親情。”
“今日恰好閑暇,于是便想請二位登門一晤,以全兄弟之情,來來,你我痛飲。”趙孝騫熱情地端杯。
二王苦笑,也跟著端杯,杯里的羊奶一飲而盡。
好奶!懵逼不傷腦!
不能說葷段子,不能聊男女之事,更不能談圣賢經義。
話題有點少,但趙孝騫終究不會讓宴席的氣氛冷場。
于是趙孝騫說起了美食。
這個領域,趙孝騫的權威簡直堪比他在燕云邊軍中的威望。
而二王自小養尊處優,錦衣玉食是日常操作,二人啥癩蛤蟆沒吃過,說起美食,三人之間的氣氛很快熱烈起來。
從御街到州橋,從大相國寺到東西大街,各種美食糕點肉脯,蒸煮炸煎炒,趙孝騫如數家珍,娓娓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