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這一脈的幾個皇子基本已經無人能即位了,按照祖制,只能往上再追溯一代,從英宗的家譜里找。
英宗育有四子,其中包括神宗趙頊,以及楚王趙顥。
趙孝騫是楚王趙顥唯一的獨子,可不正是英宗的親孫子么?
那些堅持立嫡長的,就問你,英宗的孫子算不算“嫡孫”?有沒有資格當皇帝?
有理有據,合理合法,所有反對者全閉嘴了。
向太后心中一喜,沉聲問道:“成王孝騫,可為大宋皇帝,朝中諸公可有異議?若有異議,當殿提出來。”
良久,仍是無人出聲。
向太后站起身,緩緩道:“既如此,那便定下了。”
“成王趙孝騫,可即大宋皇帝位,政事堂和禮部馬上頒告天下,國有新君,安定民心。”
“太史局測算黃道吉日,為大宋新君行登基大典,一應皇帝冕服,玉冠,儀仗,皆由內宮重新置辦。”
“自今年始,大宋更改年號,由新君和朝臣們商議而定,各地官府乃至州縣鄉鎮,大宋周邊各方鄰國藩屬,朝廷應迅速傳遞新君即位的消息,此事,政事堂會同禮部,鴻臚寺等照行。”
太后說完后,站在殿內停頓了一會兒。
以章惇為首的新黨立馬朝太后行禮,齊聲道:“臣等愿擁戴大宋新君,為官家效命,為大宋社稷死而后已。”
新黨占據朝堂的大多數,他們表了態,其余的舊黨和反對者就算心里不樂意,但還是躬身跟著附和。
其實,早在燕云邊軍兵臨汴京時,這個結果就已經注定了,不是么?
舊黨垂死掙扎了這些日,又是爭辯又是禮議,有何意義?終歸改變不了結果。
如今木已成舟,那便認命接受現實吧,舊黨大約是不可能復辟了。
…………
朝會還沒結束,消息像長了翅膀似的,飛出了皇宮。
半個時辰后,汴京大街小巷敲鑼打鼓,百姓們涌上街頭,紛紛慶賀大宋再次確立新君。
新君是趙孝騫,以他的威望和名聲,在市井坊間幾乎沒有爭議。
如此有本事的人,為大宋立下這么多功勞的人,活該他當皇帝呀。
他若不當,誰有資格當?
只有經歷過戰火,深入過民間,懂得百姓疾苦的人,才是有為的英明的君主,他知道百姓要什么。
相比當初趙佶被確立為新君,百姓們今日的慶賀更出自內心。
他們是打從心底里認同趙孝騫當皇帝,原因不必多說,一樁樁擺在眼前了。
至于趙孝騫的出身問題,宗親身份等等,普通百姓哪管這個,他們只要直到,未來的大宋皇帝是個賢明君主,會為百姓謀福,這就夠了。
太后和滿朝文武既然都已決定下來,那就已經說明趙孝騫的皇位正統性是毋庸置疑的。
新君確立,滿城慶賀。
政事堂和開封府接連向汴京城頒布了告示,確定趙孝騫即大宋皇帝位。
不僅如此,朝會散后,無數信使背負政事堂開具的公文,朝大宋各個地方官府疾馳而去。
新君登基后,大宋將更改年號,一個新的時代開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