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投得很干脆,從奏疏上懇切的語氣來看,他們甚至有幾分迫不及待的味道。
如今大宋未立新君,由政事堂代掌朝政,宰相章惇收到這兩道奏疏后都懵了,他不知道趙孝騫究竟用了什么手段,居然能讓二王如此乖巧自覺地退出了爭位。
沒聽說汴京這幾日調動過兵馬,以武力威脅二王呀。
總之,很神奇,過程就不便打聽了,結果是好的。
于是章惇當即就把兩道奏疏帶上了朝堂,傳示群臣。
雙方陣營因為大禮議正吵得厲害,支持立嫡長的一系看到二王的奏疏后,頓時覺得天都塌了,許多人虛弱無力地癱軟在大慶殿的地板上嚎啕大哭。
而支持立賢的一系則欣喜若狂。
大禮議本就是圍繞燕王,越王和趙孝騫三人來爭論的,現在代表嫡長的燕王越王主動退出,那還爭什么?
至此,趙煦在世的五位兄弟,除了身為盲人的申王外,其余的四位全軍覆沒。
世上已沒有趙煦的直系兄弟了,剩下的人選只能從宗親里找。
而趙家所有的宗親里,誰還比趙孝騫更有資格當皇帝?
這幾日的大禮議,本來已到了白熱化的階段,隨著二王的主動退出,大禮議戛然而止。
再爭下去已無意義了,支持嫡長一系的就算爭贏了又如何?誰來當皇帝?
大慶殿內一片寂靜,群臣面面相覷,神色各異。
良久,戶部尚書蔡京突然站出來,躬身朝坐在首位的向太后道:“稟太后,臣以為‘大禮議’可止矣!”
向太后自然比誰都清楚形勢,于是點頭道:“不錯,諸公已不必爭論了。”
蔡京繼續道:“太后,臣還有一議……”
“你說。”
“臣,提議成王趙孝騫,可為大宋新君,請太后和諸公參詳考慮。”
殿內突然轟的一聲,所有人皆震驚地看著蔡京,隨即很快恢復了平靜,仿佛蔡京的這個提議已是意料之中。
接連數日的大禮議,從頭到尾沒人提過趙孝騫的名字,大家論的是禮法。
現在大禮議結束,趙孝騫的名字終于正式被提上臺面。
而且,他是唯一的人選,沒有任何競爭者。
這層窗戶紙,終究還是被蔡京捅破了。
蔡京說完后,向太后并不急著表態,而是望向朝堂群臣,緩緩道:“諸公以為,蔡尚書之議若何?諸位可有異議?”
沒人說話,哪怕是堅定支持立嫡長的朝臣也沒說話。
一個很殘酷的現實就是,立嫡長的一系已經沒有可以扶持的目標了。
總不能讓僅剩的那個瞎子申王來當皇帝吧?那就太扯了。
殿內久久無人出聲,這時政事堂宰相章惇站出來,旗幟鮮明地表態。
“臣以為,成王殿下果敢韌毅,謙恭厚德,自慎益光,可即大宋皇帝位。”
身后的新黨眾臣也紛紛站出來附和,對趙孝騫這些年立下的功勞,大宋如今可喜大好局面一通夸贊,最后得出結論,大宋的皇帝若非趙孝騫,實在無人能勝任。
至于宗親出身的問題,群臣很快也給出了合理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