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自己即將做到那個位子上時,趙孝騫站在帝王的角度看待大宋社稷,就發覺大宋的問題實在太多了。
百年積弊,不是朝夕之間能解決的,或許,更不是一兩代帝王能解決的。
歷史上的北宋滅亡,從表面看是外敵入侵,可它亡國的根源,其實是出在了朝代自身。
重文輕武是原因,政策反復是原因,黨爭激烈是原因,地主與農民矛盾愈發尖銳也是原因……
冗官問題,腐敗問題,軍隊問題,土地問題,士商利益集團問題,各種問題。
原因太多,問題太多,以至于趙孝騫想著手解決它們時,竟有些措手無策。
從表面看,明明如今是大宋形勢最好的時期,可偏偏趙孝騫卻覺得自己好像接手了一個爛攤子。
每個問題都好像是當務之急,每個問題都迫切需要趕快解決。
可皇帝只有一個,而朝堂上的臣子們卻各懷心思,各有利益,這時候趙孝騫都不得不感慨,人還沒當上皇帝,一大堆的麻煩卻已撲面而來。
此刻趙孝騫突然對章惇問政垂問,自然有自己的目的。
一時半會兒解決不了這么多問題,那就先解決能解決問題的人。
皇帝要治理國家,一個人的力量太微弱,他需要一批忠心的純粹的臣子來輔佐。
朝堂宰相無疑是必須跟他同心同德的第一人。
章惇不算壞,盡管他對舊黨打壓太狠,行事有點強勢,也炮制過冤獄,默許過新黨對舊黨的種種排擠構陷等等。
可他終究理想信念未滅,立志繼承王安石變法的遺愿。
他的眼里還有光,盡管光芒已經比當年暗淡了許多。
可它依然未熄滅,這些年身在朝堂,歷經沉浮,見多了人情冷暖,習慣了爭權奪利,幸好,章惇眼中那點光還未熄滅。
只要光芒未熄,趙孝騫就能把它重新點亮,從此大放光彩。
做成一件大事,需要付出漫長的歲月和非常的手段,它還需要一群理想主義者,帶領所有真正踏實肯干的人去披荊斬棘。
趙孝騫需要一群這樣的理想主義者。
當他的話說得越來越重,而章惇也渾身顫抖,淚如雨下。
字字誅心,卻仿佛打開了章惇記憶的閥門。那塵封多年的激情,與殘酷現實的冰冷,此刻在他心中冰火交融,滋味很難受。
“殿下,臣,臣……做錯了許多事。”章惇垂頭哽咽。
趙孝騫認真地道:“子厚先生,路走偏了不要緊,新朝新氣象,咱們把方向糾正過來,朝正確的方向繼續走。”
“你我君臣同心,可以解決世上大部分的麻煩,如果你和我之間仍繼續斗心眼兒,彼此內耗,整個大宋都會被你我拖累,千百年以后的史書上,對我,對子厚先生當如何評價?”
“我需要真心誠意輔佐,純粹且踏實做事的臣子,你若能做到,我不介意給你榮華富貴,你若做不到,那么……換個能做到的人上來。”
章惇用力咬著牙,道:“殿下,臣能做到!殿下今日一言,如醍醐灌頂,臣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