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孝騫接著道:“還有一事,政事堂會同吏部,從汴京官員里挑選百人,下放到京畿周邊州縣鄉村,與當地農戶同吃同住,調研各地百姓農戶稅賦,耕作,糧種,收成等情況。”
“時限大致定在半年,半年后百名官員回京述職,朕要聽到民間最真實的聲音,百姓真正的疾苦……”
趙孝騫說著冷下臉,道:“誰若回京后跟朕說,民間百姓如何安寧幸福,如何衣食無憂,完全找不出任何問題,可就莫怪朕嚴懲治罪了。”
“不僅如此,下放鄉村的官員表現如何,是否濫用職權,是否魚肉鄉里等等,皇城司會遣密探隨時追訪察舉,若官員在各地有不法者,就地治罪,朝廷永不錄用。”
此言一出,在座眾人除了章惇外,盡皆震驚地看著趙孝騫。
沒想到官家登基的第一天,就做出如此驚世駭俗的決定。
百名官員下放鄉村,實地調研各地鄉村農戶的真實境況,這可是大手筆。
顯然,官家將“務實”二字做到了極致,他是真心想要改變大宋的現狀,以事實為依據,對朝廷新政做出最合適的修正,最后頒行天下,讓蒼生受益。
“不僅如此,政事堂的各位宰相也要輪班下放,走訪各地鄉村,三兩月為限,所見所聞皆上奏朕,唯有親歷過民間疾苦,你們才知道如何著手修正新政條款,讓每一條都落實到民間,不讓任何人鉆了空子。”
“宰相們下放地方,朕會給予‘按察使’之職,若遇地方官員不法者,地主壓榨農戶者,權貴私下圈地者,皆有權治罪。”
殿內眾臣愈發吃驚。
官家決定的事宜很有針對性,針對的就是關于新政的弊處,下放鄉村也好,修正條款也好,皇城司監管密奏也好,從頭到尾將整個流程走得非常順暢。
察訪,修正,監管,三者皆行,這是要真正花大力氣改變這個國家了。
趙孝騫迎著眾人吃驚的眼神,緩緩道:“此事重大,其中官員權貴士商地主等等關系盤根錯節,故而只能徐徐圖之,循序漸進。”
“所以,咱們首先把路打通,從民間鄉村到汴京延福宮,朕需要開辟一條可以直達天聽的順暢通道,讓朕能聽到民間的疾苦和聲音,清清楚楚看到是誰在盤剝百姓,誰在鉆新政的空子,誰在欺君罔上。”
“路打通了,將來新政修正落實后,可依舊循此而行,中央朝廷對地方的監管到位,地方官員從此無法一手遮天,朕初步的目的就達到了。”
說了很多話,趙孝騫有點口干,端起桌上的茶水灌了一口。
茶水早已涼了,趙孝騫微微皺眉,鄭春和已非常有眼色地進殿,躬著身子將趙孝騫和幾位重臣的茶水都換上熱的,然后識趣地躬身退下。
趙孝騫忍不住看了鄭春和的背影一眼,難怪趙煦對鄭春和用得如此順手,從登基以來身邊就沒換過人,如今看來,鄭春和在侍候人這方面真的無可挑剔。
章惇等人仍在沉默,官家今日說了很多,安排了很多事,都是國之大事,他們還在慢慢消化,考慮這些改變對朝堂和天下會造成怎樣的影響,以及如何具體實施。
趙孝騫卻看了看天色,笑道:“朕雖剛登基,但朕的生活算不上奢靡,也有意削減宮中開支,為國庫節省一點,以作將來北伐之用,所以……就不留諸位吃飯啦。”
眾人識趣地起身告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