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秀充實后宮,是天家的規矩。
這一點上,趙孝騫當然不會立什么深情人設,義正嚴詞說什么除了自家婆娘誰也不碰。
畢竟,自家婆娘都有七八個了,趙孝騫的深情比草還賤。
規矩是規矩,趙孝騫不反對。
人都當皇帝了,誰還會拒絕美色?
不過趙孝騫并不是很熱衷,他與自己的幾個婆娘都有一個相識相愛的過程,而選秀,卻真的只能是脫了褲子辦事,相比之下,再絕色的美人對他來說,不過是一副皮囊罷了。
論內心的感情,終究比不上自家的婆娘。
缺少了感情的滋養,剩下的只是純粹的男女欲望了。
“但凡家世清白的官吏平民之女,皆可選入宮中,在皇后回京以前,禮部會擬出名冊,只待呈給皇后批允……”
章惇突然加重了語氣,道:“官家勵精圖治之余,不妨……嗯,多在后宮努力一下,最好能多誕下幾位皇子,可定天下人心。”
趙孝騫一怔,然后幽幽地道:“子厚先生,朕把你當忠臣,你把朕當種馬?生多少皇子是朕能決定的事兒嗎?”
章惇畢竟也是有名的道德君子,說起皇帝的宮闈床笫之事,他很不習慣。
不自在地笑了笑,章惇道:“官家至少能決定一半,總之,帝王無子嗣的后果,官家想必最清楚,為了社稷長治久安,多誕皇子總是沒錯的。”
趙孝騫哂然道:“李淵也生了好幾個,結果呢?依然是玄武門繼承制,生那么多皇子真有用嗎?”
章惇不由語滯,張了張嘴,發現自己無言可駁。
趙孝騫沉默半晌,道:“將來不管朕有多少個皇子,成年以后都不準留在汴京養尊處優,全部下放各地貧苦鄉村勞作,體察民間疾苦,并且針對百姓的疾苦要拿出自己的解決辦法。”
“大宋皇帝不立嫡長而立賢,在朕這里已經開了頭,那么,就把這個規矩一直傳承下去吧,在朕之后,皇位唯賢者居之,不管排位順序年齡長幼,諸皇子成年后,朕只觀察他們的品性與能力。”
“誰適合當皇帝,朕說了算。”
章惇聞言一驚,這又是要打破祖制了?
趙孝騫見章惇欲言又止,想勸諫又不敢勸,他也不多解釋。
華夏數千年來皇位傳承,為何大多都以嫡長繼承,而非立賢?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嫡長的排位順序是明明白白看得見的,而“賢”這個字,卻很抽象很籠統。
誰是賢,誰不賢,誰說了算?只要拉攏的勢力夠多夠大,眾口一詞之下,哪怕是條狗,大家也會說它是條賢明的狗,有帝王氣象,這跟誰說理去?
這便是自古以來為何只立嫡長不立賢的原因所在了,因為一旦立賢,反而會激起更大的動亂。
如何保證歷代帝王立賢的皇子,是真正的賢明,而不是結黨后人多勢眾的產物,這是個千古未能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