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孝騫目前也解決不了。
幸好他還年輕,人生的路還很漫長,總有一日會想到解決的辦法。
趙孝騫這時突然想到了另一件事,道:“登基大典后,各地官員皆上表,其中可有西北邊帥章楶的表奏?”
章惇毫不遲疑地道:“政事堂昨日收到了章楶的表奏,章楶愿效忠官家,并表示繼續為國戍邊,拒西夏人于國境之外。”
趙孝騫迅速瞥了章惇一眼。
章惇與章楶,二人都姓章,難不成有什么親戚關系?
沒錯,還真是親戚。
章惇與章楶是同宗兄弟,大家都是一個祖宗。
如今倆兄弟一個是當朝宰相,一個是手握重兵的西北邊帥,可謂是門庭顯赫,權勢無雙,老章家的祖墳大約也炸出了嘉年華的效果……
當然,據趙孝騫所知,這倆兄弟平日的來往相處上,都很懂得避嫌,就如同不認識一般,所有的來往事務也都是公事公辦的態度,所以朝臣們盡管知道他們的關系,但朝中甚少有人參劾。
說起來,趙孝騫登基冊封功臣時,并沒有封賞章楶。
倒不是他忘記了,而是他在等章楶的態度。
章楶若是上表支持他即位,并且表示效忠,那么章楶就應該被封賞,因為他確實是功臣。
趙孝騫沒忘記當年率龍衛營突入西夏國境內,正是章楶在后方默默地指揮大軍配合他的戰術,牽制西夏軍主力在邊境鏖戰,才讓趙孝騫抓住西夏國都空虛的機會,一舉攻破西夏都城,立下不世之功。
更何況,趙孝騫在北方抗擊遼軍這幾年,沒少從章楶的麾下部將里挖墻角,折可適,郭成等將領,都是趙孝騫挖過來的。
章楶在背后有沒有跳腳罵娘,不可考,但趙孝騫確實欠了章楶不小的人情。
這人情得還。
沉吟半晌,趙孝騫緩緩道:“子厚先生,政事堂擬一道封賞旨意,加封章楶為資政殿大學士,同知樞密院事,賜‘朔方縣侯’,仍任環慶路經略安撫使,知慶州府。”
章惇不由震驚地看著趙孝騫。
這道封賞旨意可謂是皇恩浩蕩,章惇都沒想到,官家對這位同宗的西北邊帥如此看重,不僅賜勛封爵,就連樞密院也給他掛了官銜。
縱觀登基之后,趙孝騫對群臣的封賞,其中很大比例都是封賞武將,而且不吝賜爵,種建中,宗澤,折可適等將領,皆被封了爵位,如今又輪到章楶,仍然賜爵。
由此可見,官家即位后,對武將甚為看重,武夫將士的地位肉眼可見地提高了許多,大宋的朝堂已漸漸減弱了重文輕武的習氣。
盡管封的是同宗兄弟,章惇還是感激地躬身長揖:“臣代同宗族兄章楶,叩謝官家天恩。”
趙孝騫擺手:“不必謝朕,這是章帥應得的,章帥戍守西北國門,常年餐風露宿,皆是一片報國之心,朕不能寒了章帥和西北將士的心。”
“后勤方面,政事堂不妨酌情安排,對大宋各地的戍邊駐軍多給些福利,糧食和肉類盡量增補一些,兵餉也不可拖欠,同時各地的廂軍也應酌情多增補糧草甲胄兵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