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很殘酷但很真實的事實,那就是,當國家機器想要制造所謂的罪證,那么這些罪證一定會天衣無縫,任何人都找不到漏洞。
在這個領域,皇城司是行家。
大宋的皇城司,不僅僅是皇帝的眼線密探,它更可怕的是,它能直接制造罪案,決定罪案的結果,以及炮制證據,將案子定為死案,永世不得翻身的那種。
趙孝騫決定動用皇城司來處置石仲先自盡一案,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兩世為人,趙孝騫早已看清了這個世界的本質。
這個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它沒那么單純。
石仲先的生平就算是毫無瑕疵的清廉官員,做人做官清清白白,可他在宮門前自盡,趙孝騫的名聲受損,滿朝文武因此鬧得沸沸揚揚,人心動蕩不安。
石仲先在動搖大宋社稷,在抹黑至高無上的皇權,僅憑這一點,他就必須釘死在“奸臣”這個位置上。
既然已經是奸臣了,那么如何炮制這個奸臣的罪證,已經不重要,一切交給皇城司。
或許九泉之下的石仲先,還在暗戳戳地以為,自己死了也能留下好名聲,忠臣苦諫,天子不納,遂以死證心志,聽起來多么正義,多么悲壯,青史上必然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趙孝騫只能說,這貨想多了。
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歷史人物也是。
于是,石仲先的頭七還沒到,朝堂上便已傳出了風聲。
剛被任為門下侍郎的蔡京,當著政事堂宰相們的面,拿出了一摞厚厚的罪證。
里面有石仲先生前任上貪墨的錢財,共計一百二十余萬兩。
每一筆賄賂,每一筆賬目都有跡可循,具體到了年月日,何人經手,何人目擊,錢財藏匿于何地。
然后就是石仲先徇私枉法,曾經任知縣,任監察御史等職時,經手了多少樁冤假錯案,涉及了多少條人命。
還有石仲先的家人親眷打著他的名頭,暗中與遼國通商,販賣違禁的鹽鐵等物質,從中牟利甚巨。
涉及罪案一共七大款,二十余小款,每一樁皆有人證物證,證據鏈固定鎖死,完美閉合。
當蔡京將石仲先的罪證拿到政事堂時,政事堂的宰相們震驚萬分。
所有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不敢置信。
不是不信石仲先犯了這么多罪,畢竟宰相們對這個人并不太熟。
他們不信的是,蔡京居然如此快速地拿到了所有的罪證,哪怕是皇城司查緝,也不可能如此之快。
政事堂的宰相都是老狐貍,他們第一時間就意識到了不對勁。
這份罪證實在太全面,太完美。
沒有破綻,反而成了最大的破綻,尤其是,石仲先自盡距今才不過四天。
四天時間,就能把罪證搜集得如此全面,人證物證皆俱,就好像石仲先死之前已經把自己的罪證準備好了,皇城司只管去他家拿出來。
宰相們心中質疑,但他們誰都沒開口。
石仲先自盡一案,實在太嚴重了,它已影響到了官家的圣名,皇城司這么快拿出罪證,顯然是官家的授意。
這個時候,誰敢質疑這一摞罪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