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和遼國的關系很復雜,不是簡單的愛恨情仇可以概括。
在大宋立國之前,北方契丹民族便已崛起,趁著中原王朝混戰,他們占據了華夏江山,以北方燕云為界,建立了遼國。
從那以后,宋遼之間有戰有和,幾番征戰之后,大家嘴上都說著“兄弟之邦”,實際上各自暗地里的小動作從沒停過。
如今的形勢也是如此,之前的幾年里,宋遼之間爆發大戰,趙孝騫率軍將遼國打得灰頭土臉,幾乎把這個國家的軍隊快打廢了,僅僅殲滅遼軍的人數,粗略估計就有十六萬之多。
按說遼國被大宋殺了這么多契丹勇士,兩國已經結成了死仇,應該是不死不休了。
結果很神奇,宋遼停戰后不到兩年,兩國居然又結盟了。
分手時鬧得再兇,哪怕互相大打出手,只要愛情沒有消失,也還是能復合的。
宋遼之間的愛情,有個通俗的說法,叫“利益”。
利益所驅,縱是不共戴天之仇,亦能暫時放下,先把利益搞到手再說。
國與國之間永恒的,只有利益,它是一切忠誠與背叛的原動機。
宋遼再次聯盟,聲勢其實并不大,兩國的君臣心里都清楚,這不過是一次臨時性的聯手,一旦滅了西夏,兩國不僅又會翻臉,而且劍拔弩張的程度甚至會比以前更劇烈。
畢竟西夏滅亡之后,山中唯剩宋遼二虎,而一山不能容二虎,更大的滅國戰爭隨時可能爆發。
這一次的宋遼聯盟,算是華夏歷史上,兩大強國的最后一段和平的歲月。
“糧草,軍械,火器,彈藥,甲胄,戰馬,以及后勤運送輜重的民夫,漕運陸運等等,皆已備妥,那么,接下來就要點兵了。”趙孝騫沉聲道。
說著趙孝騫望向章惇,道:“此次宋遼聯盟滅夏之戰,戰事一旦開啟,大宋朝野必須上下一心,無論朝堂還是民間,不允許存在別的聲音,以免亂我軍心,消沉舉國軍民斗志。”
“凡有不當議論者,治罪嚴懲。”
章惇一凜,急忙道:“是,臣遵旨。”
“此次出兵,大宋共計出征兵馬約六萬余人,其中幽州邊軍調撥三萬,汴京上三軍調撥三萬,六萬兵馬明日出發,于西北夏州集結,一應糧草軍械甲胄,征調民夫徭役十萬,即日上路運往西北。”
趙孝騫又望向種建中,道:“種建中,朕任你為秦鳳路經略安撫使,節制六萬兵馬,聯合遼軍共滅西夏,環慶路經略安撫使章楶及二十萬西北邊軍可為策應,與王師配合,牽制或殲滅西夏軍。”
“記住,時刻嚴密關注遼軍的一舉一動,一旦發現遼軍有不利于我王師的異動,不必猶豫,馬上殲滅。”
趙孝騫看著種建中,道:“宋遼說是聯盟,但這種聯盟實則非常脆弱,種將軍不可對遼軍抱有任何幻想,你甚至可以把遼軍當成假想敵,時刻提防戒備。”
種建中抱拳,神情凝重地道:“臣領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