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軍開拔,一場滅國之戰就此開幕,
汴京城外,西郊大營。
浩浩蕩蕩的隊伍踏著白茫茫的大雪,走在泥濘的道路上,向西行進。
明明是惡劣的天氣,道路的兩旁卻站滿了出城送行王師的百姓。
相比寒冷的天氣,百姓們的臉上卻洋溢著溫暖的笑容,他們手捧著煮雞蛋,糕點,烙饃等自家做的吃食,塞給隊伍里行走的將士們。
這畫面,頗有幾分“簞食壺漿”的味道,看得出百姓們是發自內心的支持這場戰爭。
對西夏來說,這場戰爭是大難臨頭,但對大宋來說,卻是揚眉吐氣。
當年那個怯懦軟弱,處處被人欺負的大宋,如今竟然有了主動進攻敵國,并且誓要將其滅國的底氣。
這才多少年,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
國家的強大,對百姓來說何嘗不是一種幸事。
趙孝騫和文武眾臣站在大營轅門外,看著白茫茫的雪地里,黑壓壓地站滿了送行的百姓,趙孝騫不由笑著嘆了口氣。
“軍心可用,民心可用。”趙孝騫喃喃道。
旁邊的許將躬身道:“官家圣明,軍民用心,方有今日之氣象。”
趙孝騫瞥了他一眼,笑道:“沖元先生居然也會拍馬屁了?這可不像你呀。”
許將搖頭:“臣并非拍馬屁,而是說實話,官家即位以來的種種決策,臣都默默看在眼里,臣以為,大宋歷代帝王里,無人能及官家之膽魄,官家有真正的雄主英君之相,大宋幸甚。”
趙孝騫哈哈一笑,道:“這實話聽得讓人心情愉悅,沖元先生,再過幾年,朕再給你加一樁差事,不知可應允否?”
許將凜然道:“報效君上社稷,臣絕無怨言,多少差事臣都愿接受。”
“沒那么嚴重,認真說來是朕的一樁私事……朕的長子趙昊,過幾年便到了開蒙的年紀,朕想請沖元先生為朕的長子開蒙,不知可否?”
許將一怔,接著露出驚喜榮幸之色,躬身正色道:“能為皇子開蒙,臣三生有幸,臣定不負官家所望,傾盡所學教授小皇子學業,兼顧培養小皇子的品德,不讓他行差踏錯。”
趙孝騫點頭:“那就辛苦沖元先生了,小子或許性格頑劣,先生教授學業之時不必客氣,但凡他敢扎刺兒,先生只管大嘴巴抽他,朕在一旁為先生鼓舞喝彩!”
許將:“…………”
是親生的嗎?別人家的父愛如山,你的父愛竟是貼山靠……
不過趙孝騫提起這事兒,還是令許將激動莫名。
朝堂上博學大儒何其多,真論起來,朝中許多朝臣的學術水平其實都比許將高。
沒想到在萬千博學之士里,官家竟單單選了他當皇子的授業師傅,這是何等的器重與榮幸,說實話,這可比給他升官晉爵榮耀得多。
“這兩年孩子還小,可能有些懵懂,先生可以沒事進宮多看看他,閑暇之時帶他玩耍,將一些人生道理寓教于樂,也提前培養一下你們的師徒感情,讓他多蹭蹭你……”
許將不解地道:“‘蹭蹭’的意思是……”
“哦,先生是當年的狀元公,讓朕的犬子多跟你親近親近,蹭一蹭狀元公的文曲才氣,將來說不定也能考個狀元呢。”趙孝騫朝他齜牙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