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刻,小女孩并不知道他說的包子哥哥現在還在鬼門關徘徊,也許永遠都回不來了。
一天前,碚城教委領導和2所中學的校長對學生宣布了這次活動的具體內容,就是吳迪透露過的“變形計”。
活動內容并不復雜,分成兩部分:一是體驗山區貧困地區老百姓的生活,二是幫助當地的老百姓干活,教導山區兒童的學習。
看似簡單的兩點內容,其實里面包含了很多東西,當學生們到了目的地后才知道條件有多艱苦。
三十中的學生都分散在HS的幾個村子里,蘇秦通過李鄉長,特地請求來到了包子所在的村子里。
一天過去,蘇秦對這里也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那就是窮。
重生前他很少了解華夏貧困地區是個什么樣子,因為系統早已幫他安排好一切,每年都會捐出很多錢給貧困地區和人群。
只是那就是作秀而已,至于捐給什么地方,錢能不能到位,蘇秦卻從來不會關心。
聽眼前的小女孩提到包子,蘇秦心里出現一絲心酸,留守兒童,一直是社會繞不過的一個話題。
華夏地大物博,因為地理位置和一些決策上的原因,導致國內地區之間的經濟水平極度不平衡。
內陸的年輕人不得不離鄉背井去沿海掙錢,而下一代卻只能留在家鄉,成了雙親還活著的孤兒。
好點的還有個爺爺奶奶代為照料,或者靠村里人看顧,而更多的則是自己照顧自己。
蘇秦清楚的知道這種現象甚至到他重生之時還大量的存在,經常從社交媒體上看到一些無法想象的悲劇發生,而這些悲劇就是留守兒童的真實寫照。
“小妹妹你叫什么名字啊?哥哥陪你去撿柴吧。”
蘇秦愛憐的對小女孩笑道,還順手把地上的干柴拿起來背在了背上。
“他們都叫我小七,哥哥也叫我小七就是。”
小七對蘇秦很放心,因為前一天所有的村里人都和學生們見過面了。
其實小七昨天就看到了蘇秦,還看到了他從包里拿東西出來吃,所以她今天是故意過來的,因為他好久沒有吃過那些花花綠綠的零食了。
如果以成年人的眼光來看山里的這些留守兒童不一定準確,小七也并沒有什么心機,她只是看到了蘇秦的零食,內心有了渴望,單純的想吃而已。
“小七,以后叫我小蘇哥哥。”
“等會回去哥哥就把所有的零食都拿出來,小七替哥哥分給村里的小孩子吃。”
“走,我們快點去撿柴。”
蘇秦背著柴,拉著小七就往森林里走去,一路上留下不少歡聲笑語。
那一天,蘇秦和小七的身影消失在云和山相交的地方,成為他們記憶中的剪影。
那些云淡風輕,那些峰回路轉,那些不可預測的未來,終將成為云煙,成為他們記憶中永恒的懷念。
……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高,有夢想的地方,地獄也是天堂,其實在哪里生活無所謂,只要你自己不要被不良的誘惑打敗。
——蘇秦.1997.秋日夜.寫于霧都市.LS縣.HS鄉.無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