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小姐少爺?地主豪紳?
溫苒苒提取了幾個關鍵詞,心里頓時興奮起來,眼中閃著金燦燦的光,仿佛看見大把銀子在眼前晃:若是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可是能賺上不少!
不過有錢人見識也多,平常吃食入不得他們的眼。想做他們的生意,就得做些新鮮玩意兒才是。
吃酒斗茶叫果子、雜耍說書傀儡戲……夜市瓦子中的那些娛樂活動男女老少皆宜,那便得想一個男女老少都能為此買單的吃食……
溫苒苒默默在心中盤算著,眼前瞬間一亮:缽仔糕!可以賣缽仔糕!
軟糯香甜,老少咸宜。
小巧別致樣子好看,姑娘們也會喜歡!
溫苒苒打定主意后,手上動作也快了許多。
回家時又是滿載而歸,沈氏見著車上菜桶都空了,面色更是晴朗:“我家苒苒真能干!”
她邊說邊幫著搭把手,一家人說說笑笑的,惹得屋里人都酸紅了眼睛。
溫苒苒收拾著車里的東西,興沖沖地對沈氏道:“娘,我想好晚上賣什么了!”
“賣什么?”
“賣缽仔糕!”
“缽仔糕?”沈氏喃喃重復一遍,十分好奇,“那是什么東西?”
溫苒苒將要做缽仔糕的食材拿出來放在灶臺邊,笑吟吟道:“就是一種小點心,待會做出來給您嘗嘗!”
缽仔糕分傳統與新式兩種,傳統缽仔糕軟糯又有嚼勁,入口是醇厚的米香;新式的糕體多是透明狀,軟彈清新,樣子也好看,溫苒苒打算兩樣都做一些。
她想著,先將買來的紅豆與綠豆泡在水中備用。將買回來的小碗清洗干凈碼放整齊,取來適量的粘米粉和成面團揉上幾分鐘,再倒入適量清水攪拌,直至面團完全融在水中變成米漿,過篩后分成兩份。
溫苒苒在鍋中放入白糖,加水加熱至融化,倒入少量米漿燙熟,再將熟漿倒回至生漿中攪勻。
用同樣的方法,她又做了份紅糖米漿。
新式的則簡單許多,將木薯粉與馬蹄粉混合均勻,再加上清水攪勻過篩,依樣做成生熟漿。
溫苒苒前世喜歡甜食,這缽仔糕的制法比例還是她特意跑到廣東,吃了三五十家缽仔糕選了最好吃的一家,跟店主奶奶軟磨硬泡學來的。
她比賽前夕,店主奶奶還給她打電話,問她什么時候再去廣東吃缽仔糕……
溫苒苒眨眨眼睛,驅散眼眶中那股潮濕酸澀,手上動作更加麻利。
古代沒有先進的大棚技術,運輸也麻煩,水果種類在市上不大豐富,能找到的適合做缽仔糕的只有杏、桃、梨這三樣,她還摘了些槐花,糖漬費糖,索性拿來當點綴增添風味。
古人風雅,以花為食這等雅事定能吸引人。
溫苒苒將泡好的綠豆紅豆上鍋蒸熟,拌些白糖調味,又將買來的水果切成小塊備用。
她總共買了六十個小碗,十文錢四個,好說歹說,店家才讓了十文錢,這一百四十文花的她肉痛,不過好在能重復利用。
溫苒苒先將小碗放在涼水鍋中蓋上鍋蓋,待水開后,把綠豆紅豆水果塊與槐花放置碗底,再倒入米漿,大火蒸熟。
再掀開鍋蓋時,蒸汽繚繞,院中飄滿了米香與紅糖的甜味。沈氏與溫逸良湊過來瞧了瞧,只見小碗中的糕點圓潤小巧,白的似玉、紅棕色的似琥珀,還有幾個玲瓏剔透的,煞是好看。
“呀!竟這般好看!”沈氏不住嘴地夸,“我家苒苒手真巧!”
溫逸良看向沈氏:“許是隨了岳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