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族已經指揮人搬來了兩袋麥子。
芮看一袋麥子差不多能裝一筐的樣子,沒說什么,把那兩筐毛皮內臟遞過去。
巫醫欣喜的摸著兩個竹筐,這個東西好啊。
鯉族人用的袋子是用植物纖維做的,好處是材料好得,壞處是很容易用爛。
這個叫筐子的看起來很不容易爛!
芮倒沒計較白給兩個筐子的事,而是走過去把寒枝叫醒,讓她檢查一下袋子里的東西。
寒枝迅速清醒,顧不上洗漱,一骨碌爬起來。
麥子啊!這可是麥子。
她抓起一把麥子仔細看起來。
袋子里的小麥都沒有脫殼,可以看出和后世顆顆飽滿的麥粒比起來,鯉族人種出的麥子有點過于干癟瘦小。
“今年一共收了三個這么多麥子,給你們兩袋,剩下的我們自己吃還有當種子,今年收的麥子多呢。”
這也是巫醫愿意用兩袋麥子換內臟的原因。
她認為多收的麥子拿出去換別的食物是一件很劃算的事。
寒枝扒拉麥粒的動作停了一下,目光越過眾人,落到遠處的空地上。
那么多地,最終只收了九袋麥子?種子都要用三袋吧!!
產量真是低的令人發指。
遠處地里的麥苗稀疏的像雜草一樣,這也是她當初沒有一眼認出麥苗的原因。
“你們是種子撒少了,所以出的苗才那么少嗎?”寒枝指了指遠處的地。
巫醫順著她手指的方向看過去,搖了搖頭:“不是啊,今年我們還沒種呢!那些苗是去年落在地里沒收回來的麥子發的芽。”
“你不知道這個麥子怎么種啊?女媧沒有教嗎?我想想啊,再過...”巫醫想了一下,沒繼續說再過多久,而是說。
“等到山里的白花開了,就可以種了。”
寒枝瞬間理解了。
哦,意思是鯉族是按照種植稻谷的季節種植麥子的,難怪產量這么低。
當然,鯉族并不是唯一一個這么做的部落,他們種植小麥的方式最大可能就是從華胥部落學來的。
先民馴養稻谷的歷史比麥子要早得多,用種稻子的方式種植麥子也很尋常。
賈湖遺址里的水稻種植發生距后世大概9000年前。
寒枝覺得鯉族的生活方式和后世推測的賈湖遺址居民生活方式有點類似。
賈湖遺址里面發現的作物表明了當時的人食譜結構非常復雜,雖然是號稱農耕社會,種植了水稻,但其實最主要的食物來源還是采集和下水捕撈。
這是從殘留的食物殘骸里面推測出來的,里面的野果以及魚類占據了主要地位。
之所以以種稻谷的方式種小麥的烏龍,在夏國延續了幾千年,是因為小麥產量又低又難吃。
稻的產量同樣低,種植的時候還需要很多水,所以水稻前期主要種植在兩河流域,因為不缺水嘛。
這兩樣缺點都很明顯的作物并不是先民主要的研究目標。</p>